因此,他们获得了后勤部的特别表彰,这份荣誉让全班士兵都倍感振奋。
支援北疆的任务结束后,李来福所在的部队紧接着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军大比武。
这是一场全面检验士兵各项技能的盛会,对于李来福来说,更是一个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
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全军汽车兵的考核。
考核当天,阳光明媚,李来福站在起跑线上,心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他迅速启动汽车,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在考核过程中,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一路过关斩将,无论是复杂的路况还是突发的紧急情况,他都能应对自如。
当李来福驾驶着汽车稳稳地停在终点线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裁判宣布成绩,李来福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全军汽车兵考核的第一名。
这个成绩不仅让他自己感到惊喜和激动,更让他的战友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后,部队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李来福身披红花,站在领奖台上,接过了“全军汽车兵标兵”的荣誉称号和奖章。
在考核结束后,领导把李来福叫到跟前,问到是否有想法,比如想不想去后勤装备处工作,当个小班长什么的?
李来福想都没想,首接拒绝了领导的好意。
他把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告诉了领导,当兵是为了打仗,在战争中才能体现出价值,汽车兵在和平年代作用不大,只有国家发生了重大事件时,汽车兵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领导见李来福拒绝,就没有再说什么。
但在第二年,部队还是把李来福调到了大军区后勤装备处,负责军车调配,虽然不在一线部队,但工作依旧很忙,李来福的岗位在机关,因此,李来福成为了班长。
56年开始,部队全面改革兵役制度,由志愿兵役制转为义务兵役制。
这一消息对于许多老兵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那天,他独自一人在宿舍里收拾着行李,脸上带着几分不舍和犹豫。
他抚摸着那一件件陪伴他多年的军装和装备,仿佛在与它们进行最后的告别。
就在这时,连长走了进来,看见李来福正在收拾行李,不由得愣了一下。
他走到李来福身边,轻声问道:“来福,你这是要干嘛?
真要退伍了?”
李来福抬起头,看着连长那双充满关切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连长,我都22岁了。
我想回家,看看爹娘,看看乡亲们。
部队的生活虽然好,但家乡还有我放不下的人和事。”
连长听后,沉默了片刻,然后拍了拍李来福的肩膀,说道:“来福,你是个好兵。
部队需要你,但家乡也需要你。
既然你己经做出了决定,那我就不拦你了。
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个兵,要时刻保持军人的本色。”
李来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站起身,向连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继续说道:“连长,您放心。
我会记住您的教诲,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给部队丢脸。”
说完,他转身继续收拾行李。
很快,李来福就办好了退伍手续。
他站在军营门口,回望着那座熟悉的军营,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感激。
他知道,这里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永远的家。
但他也清楚,家乡还有更需要他的人和事在等着他。
于是,他毅然踏上了归乡的旅程。
李来福先是发了挂号信给家里,信件带着他的思念和期盼,悄然启程,向着家的方向飞去。
一路上,李来福的心神不宁,思绪万千。
他仿佛看到了父母亲那满是皱纹却充满慈爱的脸庞,看到了弟弟妹妹们嬉戏打闹的欢快场景,还有爷爷那佝偻着背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身影。
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交替出现。
“哥哥,你回来啦!”
李来福耳边仿佛响起了妹妹的欢呼声。
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将这份期盼和温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他知道,自己还不能回去,但信己经寄出,希望家人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
李来福边走边想,弟弟应该快毕业了吧?
想到这里,李来福的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他抬头望向天空,想象着家人们收到信时的喜悦和激动。
那一刻,他仿佛与家人紧紧相连,共同分享着这份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李来福继续前行着,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的眷恋。
他知道,无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而他也将不断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他其实选择退伍,这个决定在他心中早己酝酿了许久。
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思绪飘回到那个遥远的20世纪。
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个青年的身影,那个青年有着坚定的眼神,怀揣着改变家和国家的梦想。
“你知道吗,我总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时代。”
他曾对战友说起过这个秘密,声音低沉而充满迷茫,“我的脑海里,总是有一些不属于我的记忆,它们像是另一个人的生活,却又那么真实。”
战友们听后总是笑他,说他想得太多,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他知道,那些记忆并不是幻觉,它们是他前世,或者说是另一个他的生活片段。
那两年里,他不断地探寻着那些记忆的碎片,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他看到了那个20世纪的青年,如何为了家和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放弃。
那些记忆,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共鸣。
“我要回去,回到那个时代,去改变。”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放弃现在的一切,但他义无反顾。
退伍的那天,他站在军营门口,望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和建筑,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感慨。
但他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他的未来不在部队,在那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