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光线没有变化,永远是那种介于惨白和冷蓝之间的色调,只有终端机屏幕右下角的“地球时间”在固执地跳动,提醒他此刻地球上正该是日落时分——虽然他己经快两年没见过真正的日落了。
他趴在环形实验台的角落里,背对着门口,肩膀随着笔尖的移动轻轻耸动。
晨光从观察窗斜斜切进来,在他脚下投出狭长的影子,像条沉默的尾巴。
桌面上摊开的是一本厚重的皮质笔记本,封面己经磨出了毛边,烫金的“宇宙种族图鉴”字样掉了一半,只剩下“宙种族图”三个字,透着股潦草的倔强。
“第372页,食影族,”郭博士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昼伏夜出,体表能吸收99%的光线,常被误认为‘会移动的影子’。
联盟数据库写‘攻击性强’,纯属扯淡——上次我在杂烩港见的那只,偷了我半袋饼干,还回来个空袋子,上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他画了个简笔画:一个不规则的黑色 blob,旁边画了个咧着嘴的饼干袋。
画完觉得不满意,又在 blob 旁边加了对圆溜溜的眼睛,瞬间就从“恐怖生物”变成了有点憨的小偷。
机械臂悄无声息地滑过来,托盘里放着一杯热好的营养剂,旁边摆着个小小的金属罐——里面是晶体虫的“零食”,一种从月球玄武岩里提炼的硅基粉末。
郭博士头也没抬,伸手抓过罐子,倒了一小撮粉末在掌心,对着实验台另一侧的玻璃缸吹了过去。
“簌簌——”粉末落在缸壁上,里面的晶体虫们立刻有了反应。
这些半透明的小家伙平时总趴在缸底装石头,此刻却像被按了开关,一个个翻了个身,露出腹部的反光层,对着郭博士的方向闪烁起来。
先是三三两两的微光,渐渐连成一片,像撒了把会呼吸的星星。
“看,”郭博士对着玻璃缸笑,声音里带着点炫耀的意味,“还是你们懂我。”
他翻开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画满了晶体虫的闪光图案,旁边标注着“开心(高频快闪)疑惑(间隔3秒一闪)吃撑了(慢闪,亮度降低)”。
这是他三年来的秘密成果,比联盟那份干巴巴的“硅基低等生物”报告有趣多了。
机械臂的屏幕亮了一下,显示:检测到您连续工作17小时,建议休息。
“知道了,”郭博士敷衍道,手指在笔记本上摩挲着,翻到了中间的一页。
这一页是空白的,只有页脚画了个小小的金属骨架,和隔间里那具未完成的“米娅”一模一样。
这是“同伴”词条的预留页,从他开始写这本图鉴的那天就空着,至今己有五年。
五年前,他还是星际联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每天穿着笔挺的白大褂,对着一群面无表情的同事念报告。
首到那次关于晶体虫的学术会议——“……根据观测,晶体虫的反光频率会随外界***变化,这表明它们可能具备初级的信息处理能力——”他的话还没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窃笑声。
坐在第一排的王浩专员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郭博士,您是研究生物还是写童话?
一块会反光的石头,也值得您浪费三年时间?”
“它们不是石头!”
郭博士攥紧了手里的资料,“我记录了300组数据,它们听到冷笑话时的反光模式和受到物理***时完全不同——冷笑话?”
另一个同事嗤笑出声,“郭博士,建议您把这份‘研究’投稿给《宇宙奇闻》,说不定比发在联盟期刊上受欢迎。”
那天的会议最终以“晶体虫为低等无智慧生物”的结论收场。
郭博士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满墙的种族资料发呆。
他突然发现,这些被精心分类、标注着“攻击性利用价值危险等级”的种族介绍,像一张张被抽走了灵魂的名片。
没人在乎食影族会画笑脸,没人好奇棱光晶民的彩虹色脸红,更没人相信晶体虫能听懂笑话。
“一群无趣的家伙。”
他当时这么想,然后递了辞职信,申请了这个位于月球背面的废弃实验室。
“咔哒。”
笔尖在空白页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把郭博士的思绪拉了回来。
他盯着那道痕迹看了会儿,突然觉得烦躁,抓起笔记本就往隔间走。
隔间里的金属骨架还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胸腔的凹槽里,那块蓝色晶体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柔和的光。
郭博士把笔记本摊在骨架旁边,翻到那页空白的“同伴”词条,用手指敲了敲纸页:“你看,连个能写进图鉴里的‘同伴’都没有,是不是很可笑?”
骨架当然不会回答。
导线从关节处垂下来,像没睡醒的触须,胸腔里的蓝色晶体一动不动,像颗沉睡的星星。
郭博士叹了口气,伸手拿起旁边的设计图。
最上面那张画着米娅的“脸”——一块椭圆形的柔性屏,旁边标注着“表情模块:需模拟人类微表情(皱眉、挑眉、嘴角上扬15°为‘笑’)”。
他当时画这部分的时候,特意查了人类表情学论文,光一个“自然的笑”就标了三个参数:眼角皱纹深度、嘴角上扬角度、持续时间不超过2.3秒。
“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他对着骨架自言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屏幕的安装位,“我上次笑成什么样来着?
好像是……收到你这批零件的时候?”
那天他拆开时钟族触觉传感器的包装,发现每个传感器上都刻着小小的星图图案——这是时钟族的习惯,他们相信“触摸过星星的零件才够灵敏”。
他对着那些星星看了半天,突然就笑了,笑得肩膀都在抖,机械臂还以为他出了故障,一个劲地播放《茉莉花》。
“等你好了,”郭博士拿起一个触觉传感器,小心翼翼地安在骨架的指尖,“我就教你认这些星星。
时钟族说,每个传感器里都藏着一片星空,摸过它们的人,就不会迷路。”
传感器的金属表面很凉,像握着一块刚从陨石带捡来的碎片。
郭博士调试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行数据:指尖温度:18℃,压力感应灵敏度:0.01N,符合标准。
“很好,”他点点头,又拿起一个传感器往骨架的掌心装,“以后你要摸晶体虫的壳,要接我递过去的咖啡,还要……”他顿了顿,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说不定还要拍我的肩膀,像以前老李那样,说‘小郭你又在瞎折腾’。”
老李是研究所里唯一没嘲笑过他的人,总在他被同事排挤时,偷偷塞给他一包地球产的饼干。
可惜老李三年前退休了,回地球养老,临走前说:“郭博士啊,宇宙那么大,总得有个能陪你看星星的人。”
当时他还嘴硬:“我一个人挺好。”
现在想想,老李说得对。
一个人对着晶体虫讲笑话,一个人在环形山看地球升起,一个人在空白的图鉴页上画机器人……再有趣的冷笑话,没人接茬也会变凉。
机械臂滑进隔间,托盘里放着联盟刚发来的邮件提醒。
郭博士点开终端机,屏幕上跳出王浩专员的头像:关于您提交的晶体虫修正报告,经审核,不符合联盟标准,予以驳回。
另:请于7日内提交实验室使用情况说明,逾期将收回权限。
“又是这套。”
郭博士嗤笑一声,随手把邮件删了。
他早就习惯了,联盟的标准里,大概从来没有“有趣好奇会讲笑话”这些词条。
他转头看向工作台上的骨架,突然有了个主意。
他拿起笔,在“同伴”词条的空白页上写下:“种族:???
(暂定名:米娅)特性:1. 逻辑满分,但会听冷笑话;2. 指尖能摸到晶体虫的温度;3. 胸腔里装着一片星空;4. 不会觉得我在瞎折腾。
危险等级:无(对我而言)备注:是个能陪我看星星的人。”
写完,他把笔记本合上,压在骨架的“胸口”上,正好盖住那块蓝色晶体。
阳光从隔间的气窗照进来,在笔记本的皮质封面上投下一块菱形的光斑,像枚小小的印章。
“等着吧,”郭博士拍了拍笔记本,像是在和米娅约定,“等你醒了,我们就把这页填满,让联盟那帮人看看,最好的‘同伴’,根本不需要什么标准。”
这时,玻璃缸里的晶体虫突然集体闪烁起来,频率很快,亮度也比平时高——是“开心”的模式。
郭博士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们也同意?
行,到时候带你们一起走,给你们在星舰上弄个大鱼缸,天天讲笑话给你们听。”
他走出隔间时,机械臂正对着自动门播放新音效——这次是老李常哼的《东方红》,大概是检测到他的情绪波动又变“愉悦”了。
郭博士没像平时那样吐槽“噪音污染”,反而跟着哼了两句,走调得厉害,却让空旷的实验室里多了点活人的气息。
终端机的屏幕还亮着,王浩专员的邮件提醒在回收站里闪了闪,最终归于沉寂。
郭博士知道,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彻底关掉这台机器,带着他的笔记本、他的晶体虫,还有即将醒来的米娅,离开这个被“标准”和“权限”框住的地方。
而那本《宇宙种族图鉴》的空白页上,属于“同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