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在风里飘起,混着草木香气,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亮背着书包,慢吞吞地跟在队伍后面。
他的耳边,全是同学们兴奋的议论。
“听说周老三又买了一辆‘东风’小货车!”
“那可不是,他的竹编厂这几个月接了好多大订单。
一天能卖出去几百只篮子,钱挣得比种田强多了!”
“我婶说,他还在县里开了门市部,外地人都跑来订货呢。”
有人叹气:“要是能在他厂里干活,一个月挣的钱比俺爹种田一年还多。”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眼里全是艳羡。
林亮心头一紧。
前世,他就是在这条路上听到这些话,却只当个笑谈,转头回家写作业。
等他真正醒悟过来,竹编厂己经遍地开花,自己连插足的机会都没有。
那一辈子,他活得窝囊,首到老去,才明白自己错过了多少。
这一次,他绝不能再犹豫。
走到小河边时,苏婉儿正蹲在石头上,把竹篮放在身旁,手指拨着水花。
见他心事重重,忍不住笑:“林亮,你是不是又在胡思乱想?”
“他们说周老三的厂子生意做得很大。”
“那是人家有本事。”
婉儿甩甩手上的水珠,认真看他,“可你还只是学生,别瞎折腾。”
“婉儿,你不懂。”
林亮眼神忽然亮了起来,“我一定要试试,不然一辈子只会后悔。”
婉儿愣了愣,看着他倔强的样子,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只好轻轻笑着把竹篮递过去:“那先帮我拎着吧,小大人。”
林亮接过竹篮,心头反而更坚定。
回到家,父亲正蹲在院子里修犁,母亲在灯下纳鞋底。
父亲抬头问:“今天在学校好好念书没有?”
“嗯。”
林亮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心开口:“爸,要是有人肯教我竹编,我能去学吗?”
父亲眉头一皱,语气严厉:“先把书念好!
别打歪主意。”
母亲心疼地看着他,递过来一个煮鸡蛋:“亮子,你才十五岁,读书才是正路。”
林亮低头接过,鸡蛋的热气一点点烫进掌心,像在心上刻下烙印。
他没再争,转身回到屋里。
煤油灯下,他摊开一张皱巴巴的草纸,用铅笔画下几条线:镇上竹编厂的位置,通往供销社的捷径,村里几个最会编的婶子的名字。
画着画着,他忽然想起放学路上隐约听到的另一句话。
那是几个高年级学生在聊:“听我舅说,县里的外贸公司最近在找工艺品,说是要出口到美国。
周老三是不是沾上这事了?”
“美国?
能行吗?”
另一个人惊讶地问。
林亮的心骤然一震。
出口美国——这在前世是他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现在,这句话像一颗火星落进了他心里,把一切都点燃了。
他咬紧牙关,把纸上的线条又描重了一遍。
这一次,他要提前站在机会来临的路口,等着它,抓住它。
哪怕那条路首通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