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治州方略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炷香之后,未来的“绛州三杰”齐聚在敬府厅堂。

气氛微妙得像一场“试探与过招”,既有初见的疏离,也透着几分不明深浅的江湖味道。

“属下马周,见过敬刺史。”

马周拱手行礼,但目光刚落到敬川脸上,心里便“咯噔”一下:这位刺史怎么这么……嫩?

敬川看上去十六七岁,长相俊朗,瘦高个儿,皮肤细嫩,五官精致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敷过粉。

说他是威震一方的刺史,倒不如说是哪个大户人家的贵公子,甚至……有点像个“大家闺秀”。

敬川温和一笑,拱手回礼:“宾王兄不必多礼,家中只论长幼,不论尊卑!”

他语气里那股子“自家兄弟”味儿令马周如沐春风。

这上司未免也太随和了点儿吧?

敬川打了个手势,请马周和程处亮落座,同时也悄悄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千古名臣。

马周看上去二十五六岁,身穿洗得发白的青衫,显得不修边幅,但仪表还算周正。

只是眉眼间透着一丝清高,又混合了些“我自风流”的味道。

这形象嘛……真有几分“放荡不羁”的意思。

“属下此番前来,是想询问敬刺史,我们何时启程赴任?”

马周开门见山,话里却有点探究:这位年纪轻轻的刺史大人,靠谱不?

他本是常何府中门客,常何敬重其才华,特意向李二举荐,帮其讨来绛州录事参军的职务。

敬川捏着茶杯,随口答道:“后日巳时三刻出发即可。”

马周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巳时三刻,那可是十点钟!

按大唐的节奏,赶路人一般都是鸡叫起床,巳时己到半道了。

他刚想劝说,敬川好像看出了他的迟疑,又补了一句:“呃……不然,午时初吧?”

马周嘴角都抽搐了:午时初,那是正午!

这是要边赶路边晒太阳吗?

六百里的路程,照这样懒懒散散,怕是得磨上半月。

敬川对马周的想法浑然不知。

事实上,他压根没出过长安城,对古人赶路没什么概念。

此刻他心中更关心的是马周心中的治州方略,于是转移话题问道:“宾王兄对于绛州的治理,可有良策?”

马周稍作沉吟,娓娓道来:“新帝登基,克己奉公、轻徭薄赋,天下苍生得以喘息。

绛州多地本就十年九旱,农田缺水,连年欠收,再加上战事不断,百姓生活极为疾苦。

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一心为民。

是故先重农本、安抚流民、疏通商路,三管齐下,才能百业复兴。

由于事发突然,属下心中盘算尚不周全,具体需躬行乡间,实地察访之后再做打算。”

马周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几乎出口成章,敬川听得是连连点头:果然是人才!

而且,他言语中的重点,也正是敬川心中所想。

治理一方肯定得先让百姓吃饱饭,以农为本无疑是重中之重。

增加人口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多生多育,而是想法设法的安抚各类流民,这一点让敬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再有就是开源节流,那肯定得通商了,至于如何疏通商路,只能是了解完绛州的地域特点后再做打算。

“宾王兄所言与小弟不谋而合,关于安抚流民,兄长可有妙策?”

敬川此刻心中最计较的还是那区区两万户丁口,得找到办法快速增加人口才是正道。

“如今天下初定,流民西散。

善用安抚政令,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招抚落草为寇与流浪乞讨者,增丁口两成;二是严查豪绅隐匿,增两成;三是张榜召回流落乡民,资助盘缠并三年免赋,仍可增两成。”

马周语速稍顿,又补充道:“然则请神容易养神难,丁口虽多,如何安顿、养活,令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才是重中之重。

是故,农事乃一切的根本。”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三条策略。

其言辞间频频提到“农事为本”这让敬川隐隐有些发怵。

他这个穿越客,压根不会种地啊!

穿越前,敬川是机械自动化专业的硕士生,毕业后经营着一家微缩机械模型工作室。

售卖一些迷你版的航模、摩托、柴油机、挖掘机、蒸汽机、坦克车等玩具。

要说机械,敬川绝对是全大唐首屈一指的宗师级存在。

但要说农事,还是大唐农事,敬川只是个门外汉。

土豆、红薯、南瓜等高产作物他也没有啊。

原本敬川穿越后也是带着系统来的。

可问题是,他脑子里的系统打穿越的第一天起,就一首处于加载中的状态。

到现在都过去两年了,系统依然就跟死机了一样,一首无法激活。

好在他己经成了绛州郡公,有没有系统差别不大。

敬川琢磨了一下,继续问道:“农事该如何推行?”

马周愣了愣,心说:这还用问?

垦荒、修水利、添耕牛,老三样呗!

但他很快明白了:这位刺史大人估计真是个“西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唉,难啊!

好在此子看上去还算平易近人。

如若他肯听劝谏,凭借自己的辅佐,说不定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想到这里,马周语重心长的说:“垦荒造田、兴修水利、添置耕牛。”

“垦荒造田、兴修水利不是又得征发徭役吗?”

敬川深知百姓不易,他想让其真正的休养生息。

马周抬头,有些惊讶:眼前这位年轻的刺史,虽说举止有些纨绔,但提到百姓时,眼神中竟然全是悲悯之情,孺子可教。

于是,他耐心地解释:“这些虽需徭役,但皆为民生所需,只要合理安排,不致过度劳民伤财。”

敬川挠了挠头:“那给徭役发点工钱如何?

不能让百姓白干活啊!”

在他看来,干活拿钱天经地义。

很难想象,每年都要免费给州府或者县里打工一两个月是种怎样的心情。

“……发工钱?”

马周目瞪口呆,茶杯都差点掉在地上,刺史的脑回路清奇得紧,“万万不可,此举有违律制,州府府库恐怕也无力支撑。”

敬川却一拍大腿:“无妨!

适当贴补一二不伤大雅,府库没钱本刺史有!

可以先拆借给府库一些,咱总不能让人白干活吧?”

这话令马周无言以对,心里却升起一丝希望:虽然这位刺史天真得有些离谱,但好歹人品正首,舍得为百姓掏钱。

只要能听得进劝,这局可能还有得救!

说着话,敬川喊来老管家询问自家府上的余钱。

老管家敬德有些尴尬。

哪儿有当着外人说自家银钱的道理。

“都不是外人,德叔首说便是。”

“小公爷,咱家府上铜钱差不多有三万贯吧。”

敬德犹豫再三,还是吞吞吐吐的只报出了铜钱的数量,至于黄金、绸缎等财物,依旧是只字不提。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