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出征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节 点灯誓言夜色沉沉,书院后山的小庙内,灯火摇曳。

谢云澈悄悄守在庙门口,手中拿着一盏小油灯。

火苗微弱,却坚定地燃烧着。

顾昭宁推门而入,看见他站在一旁,不由得挑眉:“大晚上的,你来这里做什么?”

谢云澈举起油灯,语气郑重:“为你点一盏平安灯。”

顾昭宁微微一怔,随即笑了:“书生,你竟也信这些虚无之事?”

“并非虚无。”

谢云澈望着她,目光真挚,“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

宁儿,你披甲上阵,我能做的,只有祈愿你平安归来。”

顾昭宁心口猛然一震。

她走近,凝视那盏微弱的灯火,眼神复杂:“谢云澈,你真傻。

刀剑无情,战场上生死不过一瞬。

区区一盏灯,能护得了什么?”

谢云澈摇头:“或许护不了战场,却能护住我的心。

只要这灯还在,我便知道你一定会平安。”

顾昭宁怔怔看着他,忽然心中涌起一股说不清的酸涩。

她轻声道:“若真有一日,我死在战场,你会如何?”

谢云澈猛地摇头,声音有些颤抖:“不!

你不会。

我…我一定会等到你回来的。”

顾昭宁凝视他半晌,唇角微抿,终是低低一笑:“谢云澈,你这书生,比我想的还固执。”

她忽然伸手,与他一同捧住油灯。

“那好,我若真死去,这灯便替我活着。”

灯火微颤,却依旧坚挺。

两人西目相对,心底某种执念,己在此刻无声地交缠在了一起。

庙外,春夜的风吹来桃花的香气。

谢云澈看着灯火,暗暗许下心愿:若此生无法护你周全,来世……愿再有机会补偿。

第二节 战火初起入夏,边境急报频传。

北蛮部族大举南下,连陷三城。

书院之内,学子们还在吟诵圣贤之言,却己隐约感受到风声鹤唳。

谢云澈翻着手中卷轴,字字仍旧熟悉,心中却不安得厉害。

他知道,这一场战火,定会卷入顾家。

果然,几日后,顾昭宁身披甲胄出现在书院门外。

铠甲映着烈日,耀眼刺目。

“谢云澈。”

她声音清冷,却带着一丝克制的柔和,“我奉父命,随军出征,或许数月才能归来。”

谢云澈心口猛地一紧,手中的书卷险些跌落。

他走近两步,声音有些急切:“宁儿,战事残酷,你……真的要去吗?”

顾昭宁勾唇一笑,目光坚定:“我若不去,顾家何以为国?

更何况……我一向渴望刀光剑影,哪会退缩?”

谢云澈望着她,忽然哑然。

他看得出,她眼底没有丝毫犹豫。

可他的心,却像被重重压着。

他低声道:“若你有去无回呢?”

顾昭宁一怔,随即笑得洒脱:“那便葬于沙场,马革裹尸,也不枉此生。”

谢云澈眼眶一热。

喉间哽咽,却仍极力压下:“宁儿……你可知,若你不归,我这一生……便无颜色可言。”

顾昭宁心头一震。

她素来冷硬,却在此刻被他这句话撕开防线。

她缓缓伸手,轻轻抚上他的发际,声音低得几不可闻:“谢书生,你怎么总说些让人心乱的话……”两人对望,风声呼啸,桃花落尽。

忽然,远处军号响起。

顾昭宁收回手,目光瞬间恢复冷冽。

“我要走了。”

谢云澈想伸手,却终究没能拉住。

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的背影,随战马与军旗一同消失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

他的心,仿佛被生生掏空。

夜深,谢云澈独自守在那盏油灯前。

灯火依旧摇曳,他凝视许久,低声自语:“宁儿,你答应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第三节 诀别之前顾昭宁随军行至北境,营帐林立,战鼓声声。

她在军中训练时,常常在不经意间,脑海里浮现书院的身影——那个呆书生,手捧书卷,眼神真挚。

“若你不归,我这一生便再无颜色。”

这句话,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她心口。

每一次挥剑,她都能听到那声音。

某夜,军营中风沙漫天。

顾昭宁难得偷得一刻清闲,独自走到山坡上,望着远处漆黑的天幕。

她轻声自语:“谢云澈……若我真战死,你是否会一生记挂?

还是……会慢慢忘记我?”

想到这里,她忽然苦笑。

她一向坚硬如铁,却第一次害怕自己在某人心里被遗忘。

与此同时,书院内。

谢云澈己辗转数日难眠。

每一次夜半梦回,都是她披甲上阵的模样。

他心底始终有一种预感:这次离别,或许真的无缘再见。

某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提笔写下一封信,信中只有寥寥数句:“宁儿,若此生有幸重逢,我愿舍尽功名,只求伴你桃林下。

若不得见,愿来世再续缘。”

写罢,他却苦笑。

信无处可寄,只能压在书案底下。

他叹息,心底反复念着她的名字:“宁儿……宁儿……”次月,北境传来急报:城池危急,战况惨烈。

谢云澈心中一紧,提灯跪在庙中,双手合十,几乎虔诚到近乎疯狂:“佛祖在上……她若安然,我愿以余生换她平安。”

油灯火苗剧烈摇曳,却始终未灭。

谢云澈眼眶湿润,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不知,这一夜,顾昭宁正身陷血战,剑锋所向,孤勇无比。

她心中默默回荡的,却是那句再也挥不去的誓言:“若你不归,我这一生,便再无颜色可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