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榻惊梦汉禅宋构

龙榻惊梦汉禅宋构

作者: 山林士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龙榻惊梦汉禅宋构是作者山林士的小主角为刘禅岳本书精彩片段:主角分别是岳飞,刘禅,金军的其他,穿越小说《龙榻惊梦:汉禅宋构由知名作家“山林士”倾力创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本站TXT全期待您的阅读!本书共计2583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4 10:04:32。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龙榻惊梦:汉禅宋构

2025-10-24 10:58:52

1 临安雨,季汉魂建炎三年,临安城的雨总带着化不开的湿冷,黏腻地打在重檐歇山顶上,

溅起细碎的水花,像极了成都宫苑里那些让宦官们头疼的梅雨季。刘禅是被冻醒的。

不是成都锦官城那种裹着暖意的湿,是一种钻骨的凉,顺着明黄色的锦被缝隙往骨头缝里渗。

他下意识地想翻个身,却发现这龙榻比他当年在汉中行宫睡的楠木床宽了三倍,

锦被重得像压着块浸了水的蜀锦,抬手时竟有些发沉。“陛下醒了?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刘禅眯着眼睁开,

入目是个穿着青色圆领袍、头戴展脚幞头的宦官,脸上堆着笑,

眼神里却藏着几分他再熟悉不过的 “察言观色”—— 就像当年黄皓在他身边时那样,

只是这宦官的衣饰纹样,绝非季汉所有。“水……” 他嗓子干得发疼,一开口才惊觉,

这声音虽也带着几分慵懒,却比他自己的声音沉了些,少了蜀地口音里的软糯。

宦官连忙递上一盏温热的蜜水,青瓷杯壁上印着缠枝莲纹,触手温润。刘禅喝了两口,

才缓过神来,目光扫过殿内:雕花的楠木柱上挂着水墨山水画,

画里是他从未见过的江南烟雨;案几上堆着一摞奏折,

封皮上印着 “建炎” 二字;殿外的雨声里,隐约传来禁军巡逻的甲叶碰撞声,节奏急促,

不像成都卫戍那般松弛。“陛下?您今日似有不妥,是否要传太医?

” 宦官见他盯着奏折发愣,又凑上来问。建炎?刘禅心里 “咯噔” 一下,

这个年号他没听过。季汉的年号是章武、建兴、延熙…… 建炎?莫不是曹魏那边的年号?

可曹魏的皇帝怎会用这般偏安的宫殿?他挣扎着坐起身,锦被滑落,

露出的龙袍上绣着五爪金龙,纹样繁复,却比他当年的龙袍少了几分蜀锦特有的明艳,

多了些沉郁的暗色调。“拿…… 拿镜子来。” 他声音发颤。宦官虽疑惑,却不敢违逆,

连忙取来一面黄铜镜。镜面不算清晰,却足以映出一张陌生的脸 —— 二十多岁的年纪,

眉眼间带着几分病气的清瘦,鼻梁挺直,嘴唇偏薄,唯独那双眼睛,

此刻盛满了他自己的惊惶与茫然。这不是他刘禅的脸。他记得自己的模样,虽不算英武,

却也带着蜀地男子的温润,眼角有些下垂,笑起来时总被相父说 “少了几分帝王气”。

可镜里这张脸,分明是另一个人,只是眉宇间那点不易察觉的怯懦,

竟与他当年被邓艾兵临城下时,有几分相似。“朕…… 是谁?” 他下意识地问出口,

话一落地,连自己都愣住了 —— 这声 “朕”,竟说得无比自然。

宦官吓得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陛下您是大宋天子,

高宗皇帝啊!您怎会问出这般话来?是臣伺候不周,惹陛下动了气吗?

”大宋…… 高宗皇帝?刘禅脑子里像有惊雷炸开,

无数陌生的记忆碎片涌了进来:靖康之耻,二帝北狩,金军铁蹄踏破中原,

他 “赵构” 一路南逃,从应天府逃到扬州,再逃到临安,沿途百姓流离失所,

将士战死无数…… 而他这个 “天子”,竟被金军追得弃城而逃,甚至在扬州仓皇出逃时,

吓掉了生育能力。这处境,比他当年面对曹魏的压力,还要烂上十倍!季汉虽弱,

尚有相父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有五虎上将的余威,有川蜀之地可守。可这大宋,中原已失,

精锐尽丧,朝堂上主战主和吵作一团,外面金军虎视眈眈,

内部还有流寇作乱…… 这哪是烂摊子,这是快要沉底的破船!刘禅瘫回龙榻上,

只觉得眼前发黑。他这辈子最擅长的是什么?是在相父铺好的路上走,

是在姜维北伐时 “躺平”,是在邓艾兵来时选择 “安乐”。如今这破局,他哪会啊?

等等。躺平……他忽然反应过来,自己最擅长的不就是这个吗?当年相父在时,

他把军政大权都交给相父,自己只负责 “信任”,不也撑了那么多年?如今这大宋,

有没有像相父那样的人?“陛下,户部尚书递了奏折,说军饷又要告罄了,

金军在淮西蠢蠢欲动,还请陛下定夺。” 宦官小心翼翼地递上奏折。刘禅接过,

随手翻了翻,满篇都是 “缺钱”“缺兵”“请陛下圣裁”。他看得头疼,刚想扔开,

却在另一摞奏折里看到一个名字 —— 岳飞。岳飞?这个名字在陌生的记忆里闪了一下,

好像是个将军,打了几场胜仗,却总被朝堂上的人掣肘。刘禅心里一动,连忙抽出那封奏折,

是岳飞递上来的,请求增兵淮西,趁金军立足未稳,北上收复失地。奏折里的字迹力透纸背,

每一句话都透着一股孤勇与决绝,像极了相父当年上《出师表》时的模样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禅的手忍不住发抖。他想起建兴五年,

相父第一次北伐前,也是这样拿着奏折,在他面前一字一句地念,

眼神里是他当时不懂的沉重与期盼。那时他只觉得相父太辛苦,却没意识到,

那份 “兴复汉室” 的执念,是用多少心血堆起来的。直到相父病逝五丈原,

直到成都城破,他被迁到洛阳,才在某个深夜里,对着窗外的月光,

第一次读懂了《出师表》里的绝望。如今,这大宋的 “相父”,好像出现了。

“岳飞…… 现在在哪?” 他抬头问宦官,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

“岳将军如今在鄂州练兵,刚打退了金军的一次袭扰,正等着陛下的旨意呢。

” 宦官连忙回答。刘禅捏着那封奏折,指节发白。当年他没能完全信任相父,

没能给相父足够的支持,让季汉的最后一点希望,灭在了五丈原的秋风里。如今,

老天爷让他成了赵构,让他遇到了岳飞 —— 这个像极了相父的将军。这一次,

他不能再错了。“传朕旨意。” 刘禅坐直身体,眼神里的茫然褪去,

只剩下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定,“岳飞练兵有功,升太尉,兼宣抚使,淮西军务,全由他节制。

”宦官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陛下,太尉是武官最高职,宣抚使掌一地军政,

全交给岳将军…… 会不会太放权了?朝中大臣那边,怕是会有异议啊。”“异议?

” 刘禅冷笑一声,这笑声里竟有了几分当年相父面对谯周时的锐利,

“他们能挡得住金军吗?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若不能,就闭嘴。”他顿了顿,

想起当年相父要北伐,朝堂上也有不少人反对,

说什么 “国力不足”“应以休养生息为重”。可若不是一次次错过机会,

季汉怎会落得那般下场?“还有,” 他补充道,“岳飞要军饷,要粮草,

户部必须优先供给,敢拖延者,罢官!”宦官彻底傻了,

这位陛下昨天还在为要不要给岳飞增兵犹豫,今天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果断?

甚至…… 有些不管不顾?可君无戏言,他不敢再多说,连忙躬身应下:“臣遵旨,

这就去传旨。”宦官退出去后,殿内又只剩下刘禅一人,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可他心里的湿冷,却散了大半。他拿起岳飞的奏折,又看了一遍,那句 “臣愿提十万兵,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复我中原”,让他眼眶发热。迎回二圣?复我中原?

这不就是相父当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的心愿吗?刘禅靠在龙榻上,

忽然觉得这 “躺平” 也不是那么难。当年他躺平,是因为有相父撑着;如今他躺平,

只要抱住岳飞这条大腿,不就好了?什么帝王心术,什么平衡之道,

哪有让 “相父” 放手去干来得实在?他当年就是因为听了太多 “帝王心术”,

才没能全力支持相父,如今他可不会再犯傻了。

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 “信任流” 选手罢了,把权力交给最靠谱的人,

自己守住这份信任,就够了。正想着,殿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大臣走了进来,

面白无须,眼神阴鸷,正是当朝宰相秦桧。“陛下,臣听闻您要升岳飞为太尉,

还将淮西军务全交给他?” 秦桧躬身行礼,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质疑,

“岳飞虽有战功,却过于刚直,手握重兵,恐生变故啊。陛下,帝王之道,在于平衡,

不可偏信一人……”刘禅抬眼看向秦桧,这张脸在他陌生的记忆里,

是 “主和派” 的核心,是后来害死岳飞的元凶。他心里顿时没了好脸色,

想起当年季汉的谯周,也是这样在朝堂上唱衰北伐,劝他投降。“秦相,

” 刘禅打断他的话,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是在教朕做事吗?

”秦桧愣住了,他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还算客气的陛下,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他连忙躬身:“臣不敢,臣只是为陛下安危、为大宋社稷着想。”“为大宋社稷着想?

” 刘禅冷笑,“那你告诉朕,金军来了,你能领兵退敌吗?百姓流离失所,

你能让他们回家吗?二圣在北方受苦,你能去把他们接回来吗?”一连串的质问,

让秦桧脸色发白,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擅长的是权谋,是议和,

这些实打实的事,他哪会啊?“你不能,” 刘禅站起身,走到秦桧面前,

眼神里带着几分嘲讽,“可岳飞能。既然你不能,就别挡着能做事的人。朕信任岳飞,

比信任你,要多得多。”他顿了顿,想起当年别人说他是 “扶不起的阿斗”,

那时他还觉得委屈,如今却觉得,这 “阿斗” 的身份,

反而让他看得更清楚 —— 比起那些勾心斗角的 “帝王心术”,

不如踏踏实实信任靠谱的人。“还有,” 刘禅补充道,“以后关于岳飞的事,你少插嘴。

朕知道你想议和,可若没有岳飞守住南方,你连议和的资格都没有。想让朕听你的,

先让金军把中原还给大宋再说。”秦桧被怼得哑口无言,脸色从白变青,又从青变黑,

却不敢反驳。他能感觉到,今天的陛下,和以往那个怯懦多疑的赵构,完全不一样了。

刘禅看着秦桧狼狈的样子,心里竟有了几分畅快。当年他在季汉,

看着谯周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却只能听着,如今他成了赵构,终于能怼回去了。“朕累了,

秦相退下吧。” 刘禅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秦桧躬身告退,走出殿门时,

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看着外面的雨,心里满是疑惑和不安 —— 陛下这是怎么了?

难道是昨天淋雨着凉,烧糊涂了?殿内,刘禅重新坐回龙榻上,拿起岳飞的奏折,

轻轻摩挲着。他想起相父当年在五丈原病重时,还在想着北伐,还在为他规划未来。

那时他不懂,如今却懂了。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辜负他的 “武侯”。岳飞,

你可一定要像相父那样,撑住这大宋啊。他靠在龙榻上,闭上眼睛,嘴角勾起一抹轻松的笑。

躺平就躺平,只要能让 “相父” 放手去干,能让这大宋不至于像季汉那样覆灭,

做个 “扶不起的阿斗”,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这题,他熟。2 鄂州雪,

君臣契建炎三年冬,鄂州下起了第一场雪。岳飞站在鄂州城头,

看着漫天飞雪覆盖了城外的练兵场,甲胄上落了薄薄一层白霜。他刚接到临安传来的圣旨,

升太尉,兼淮西宣抚使,淮西军务全由他节制,军饷粮草优先供给。这旨意,像一道惊雷,

炸懵了整个鄂州军营,也炸懵了岳飞自己。他麾下的将领们围着他,

满脸都是难以置信:“将军,陛下这是…… 这是把淮西的兵权全交给您了?

连军饷都优先供给?这怎么可能啊!”要知道,自从靖康之耻后,朝廷对武将向来猜忌,

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领,更是被处处掣肘。当年宗泽老将军一心北伐,却屡屡被朝廷驳回,

最后忧愤而终。岳飞自己这几年打了几场胜仗,可每次要兵要粮,

都要和户部、枢密院扯皮半天,有时甚至要等到军饷断了,粮草没了,圣旨才迟迟到来。

可这次,陛下不仅升了他的官,还把淮西军务全交给他,

连 “优先供给粮草” 都写进了圣旨里,这简直是前所未有。岳飞手里捏着那道圣旨,

指尖微微颤抖。圣旨上的字迹是陛下亲笔,虽不算遒劲,却透着一股干脆利落,

尤其是那句 “朕信卿,如信社稷”,让他眼眶发热。他从军多年,

见过太多朝廷的猜忌与掣肘,也听过太多 “飞鸟尽,良弓藏” 的告诫。可如今,

陛下却给了他无条件的信任,这份信任,比任何赏赐都让他动容。“将军,

会不会是陛下有什么别的心思?” 有将领小声嘀咕,“毕竟武将手握重兵,

朝廷向来忌惮……”岳飞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北方:“陛下若有猜忌,

便不会将淮西军务全交予我,更不会承诺优先供给粮草。如今金军在淮西蠢蠢欲动,

中原百姓盼着王师北定,陛下这是把大宋的希望,放在了我们身上。”他顿了顿,

想起当年在相州从军时,宗泽老将军对他说的话:“为将者,当以家国为重,不计个人荣辱。

若有朝一日,陛下能信任你,你当以死相报,复我中原。”如今,陛下的信任来了,

他岂能辜负?“传我将令!” 岳飞转身,对着麾下将领们大喝,“全军加紧练兵,

三日之内,备好粮草器械,五日之后,开赴淮西!此次出征,务必击破金军,守住淮西,

为日后北伐,打下根基!”“遵令!” 将领们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振奋。

他们跟着岳飞征战多年,早就盼着能有一天放手一搏,如今陛下信任,粮草充足,

他们终于有机会了!就在岳飞忙着整顿军务时,临安的圣旨又到了,这次是派内侍省的宦官,

押送着十万石粮草和五万两白银,还有一批新打造的铠甲和兵器,直接送到了鄂州军营。

宦官宣完旨,笑着对岳飞说:“岳将军,陛下说了,您要什么,只要朝廷有,就尽管开口。

陛下还说,您是大宋的柱石,可不能累着,要是缺人手,也尽管提,

陛下会从禁军里调人给您。”岳飞连忙躬身道谢:“臣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宦官拍了拍岳飞的肩膀,压低声音说:“岳将军,陛下对您可是真信任。

昨天秦相在朝堂上劝陛下,说您手握重兵恐生变故,陛下直接怼了回去,

说‘秦相是在教朕做事吗’,还说‘朕信任岳飞,比信任你多得多’。您可得好好干,

别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啊。”岳飞听到这话,心里更是感动。他知道秦桧是当朝宰相,

主和派的核心,陛下能为了他,当众怼秦桧,这份信任,已经超出了君臣之谊。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读过的史书,汉昭帝信任霍光,将朝政全交予他,

才开创了 “昭宣中兴”。如今陛下对他,竟有几分当年汉昭帝对霍光的信任。不,

或许更甚。他想起陛下圣旨里的那句 “朕信卿,如信社稷”,

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念头:陛下或许,是把他当成了能支撑大宋的 “武侯”?

这个念头让他既激动又惶恐,激动的是陛下的信任,惶恐的是自己能否担此重任。

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像当年的诸葛武侯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陛下守住这大宋,为中原百姓收复失地。而此时的临安皇宫里,

刘禅正看着户部递上来的粮草调拨清单,嘴角带着满意的笑。十万石粮草,五万两白银,

虽然不算多,但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力。“陛下,户部说,

这次调拨完粮草,国库已经快空了,明年的春耕粮还没着落呢。” 宦官在旁边小声提醒。

刘禅摆了摆手:“春耕粮的事,让户部自己想办法。实在不行,就把内库的钱拿出来一些,

先紧着军队用。”内库是皇帝的私人财产,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轻易动用。

宦官愣了一下,连忙应下:“臣遵旨。”刘禅靠在龙榻上,拿起一本《三国志》,

翻到《诸葛亮传》那一页。这是他穿越过来后,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看着书里记载的相父北伐的事迹,他心里满是感慨。当年相父为了北伐,耗尽了心血,

却最终没能实现 “兴复汉室” 的心愿。如今,他把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

希望岳飞能完成相父当年没能完成的事。“陛下,枢密院递了奏折,

说岳飞要调禁军的人去鄂州,还请陛下定夺。” 宦官又递上一封奏折。刘禅接过,

看都没看,直接在上面批了 “准”。“陛下,禁军是拱卫京城的兵力,调走了,

京城的安全……” 宦官有些担心。“京城的安全?” 刘禅笑了笑,

“有岳飞在淮西挡住金军,京城能不安全吗?要是岳飞挡不住金军,就算禁军全在京城,

也没用。”他顿了顿,想起当年成都被邓艾攻破时,禁军根本没起到作用。

如今他可不会再犯那样的错,把兵力放在该放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

宦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觉得,陛下现在的想法,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以前陛下总担心武将叛乱,连禁军都不敢轻易调动,如今却把禁军调给岳飞,

还一点都不担心。可他不敢多问,只能拿着批好的奏折,退了出去。

刘禅继续看着《诸葛亮传》,看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一句时,他忽然觉得,

自己当年对相父的信任,还是太少了。如果当年他能像现在信任岳飞这样,

无条件地支持相父,或许季汉的结局,会不一样。“相父,” 他轻声说,

像是在对空气说话,“这一次,我不会再错了。岳飞会像您一样,为大宋撑起一片天的。

您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他啊。”窗外的雪还在落,临安城一片洁白。刘禅靠在龙榻上,

慢慢闭上了眼睛。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金军不会轻易放弃,

朝堂上的奸臣也不会善罢甘休。可他不怕。因为他有岳飞,有这个像极了相父的将军。

只要他守住这份信任,只要岳飞能放手去干,就算前路再难,他也有信心,能让这大宋,

不至于像季汉那样覆灭。他只是一个 “扶不起的阿斗”,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

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希望。毕竟,抱着 “相父” 的大腿躺赢,这种事,他熟啊。

3 淮西战,信任坚建炎四年春,淮西。金军大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五万铁骑,

渡过淮河,直扑庐州。庐州是淮西重镇,一旦失守,金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临安。

消息传到鄂州时,岳飞已经率领三万大军开赴淮西,正在途中。接到急报,岳飞当机立断,

命大军加速行军,日夜兼程,赶往庐州。“将军,我军日夜行军,将士们已经很疲惫了,

要不要停下来休整一日?” 副将王贵看着麾下将士们疲惫的脸色,忍不住劝道。

岳飞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不行,庐州危急,若等我们休整好了,

庐州恐怕已经失守了。将士们的疲惫,我知道,但比起庐州的百姓,比起大宋的江山,

这点疲惫算不了什么。”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陛下给他的圣旨,

大声对将士们说:“陛下信任我们,把淮西的安危交给了我们,还说‘朕信卿,如信社稷’。

我们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更不能让庐州的百姓落入金军手中!

”将士们听到 “陛下信任我们”,一个个都精神振奋,疲惫仿佛瞬间消失了大半。

他们齐声喊道:“愿随将军,死守庐州,不负陛下!”岳飞看着将士们的模样,

心里满是感动。他翻身上马,拔出佩剑,指着前方:“出发!赶往庐州!”三万大军,

像一支离弦的箭,朝着庐州的方向疾驰而去。与此同时,临安皇宫里,

刘禅正看着从淮西传来的急报。金军五万铁骑,岳飞三万大军,兵力悬殊。朝堂上的大臣们,

又开始吵作一团。“陛下,岳飞只有三万人,金军有五万人,还是铁骑,恐怕不是对手啊。

不如赶紧下令,让岳飞退守池州,保住兵力再说。” 秦桧第一个站出来,

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实则是想让岳飞退兵,为日后议和做准备。“秦相此言差矣!

” 御史中丞张九成站出来反驳,“庐州是淮西重镇,若退守池州,淮西尽失,

金军便可直逼临安。岳飞将军忠勇善战,定能守住庐州!”“张中丞,你这是纸上谈兵!

” 秦桧冷笑,“金军铁骑的厉害,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年宗泽老将军那么厉害,

都没能挡住金军,岳飞不过是个年轻将领,怎么可能敌得过五万铁骑?

”“你……” 张九成气得脸色发白,却一时语塞。秦桧说的是事实,金军铁骑确实勇猛,

这些年宋军很少能在正面战场打败金军。朝堂上的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退,一派主战,

吵得不可开交。刘禅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吵来吵去的大臣们,心里满是不耐。

他想起当年季汉朝堂上,每次相父要北伐,也总有大臣反对,

说什么 “兵力不足”“粮草不够”,可每次相父都能顶住压力,率军出征。

如今岳飞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相父何其相似?“都闭嘴!” 刘禅一拍龙椅,

语气里带着威严,“吵来吵去,能把金军吵走吗?能守住庐州吗?”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刘禅看向秦桧,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冷意:“秦相,

你说岳飞挡不住金军,那你有什么办法?是能领兵退敌,还是能让金军主动撤兵?

”秦桧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能做的,只有议和,可如今金军气势正盛,

根本不会同意议和。“你不能,” 刘禅站起身,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可岳飞能。

朕相信岳飞,他既然敢领兵去庐州,就一定有把握守住。”他顿了顿,

想起岳飞出发前递上来的奏折,里面详细分析了金军的弱点 —— 金军虽然勇猛,

但长途奔袭,粮草不足,只要守住庐州,拖到金军粮草耗尽,便可趁机反击。“传朕旨意,

” 刘禅继续说道,“命岳飞全权负责淮西战事,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奏请。再命户部,

从江南调拨五万石粮草,火速运往淮西,支援岳飞。”“陛下,

江南的粮草是用来供应临安的,要是调拨给岳飞,

临安的粮草就不够了……” 户部尚书连忙站出来反对。“临安的粮草不够,就从内库调!

” 刘禅毫不犹豫地说,“朕的内库,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用的。只要能守住淮西,

只要能打败金军,朕就算少吃几顿饭,也没关系。”大臣们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陛下会如此支持岳飞,甚至愿意动用内库的粮草。要知道,以前陛下就算是赈灾,

也很少动用内库。秦桧看着刘禅,心里满是不安。他原本以为,陛下只是一时冲动,

才信任岳飞,如今看来,陛下对岳飞的信任,已经到了无可动摇的地步。这样下去,

他的议和计划,恐怕就要泡汤了。可他不敢再反对,只能躬身应下:“臣遵旨。

”刘禅看着秦桧的模样,心里冷笑一声。他知道秦桧不会善罢甘休,但只要他守住这份信任,

只要岳飞能打胜仗,秦桧就掀不起什么风浪。而此时的淮西,

岳飞已经率领大军赶到了庐州城外。金军已经开始攻城,

庐州城的城墙被金军的投石机砸出了几个缺口,守城的将士们伤亡惨重,却依然在顽强抵抗。

“将军,我们来了!” 岳飞率领大军,从金军后方发起了突袭。

金军没想到岳飞会来得这么快,顿时乱了阵脚。岳飞一马当先,手持沥泉枪,冲入金军阵中,

枪尖所指,金军纷纷落马。“杀!” 宋军将士们跟着岳飞,像一群猛虎,朝着金军冲去。

守城的将士们看到援军来了,也士气大振,打开城门,冲出城来,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岳飞的银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所到之处,金军无人能敌。

王贵、张宪等将领也率领麾下将士,奋勇杀敌。金军大将完颜宗弼看着战场上勇猛的岳飞,

心里满是震惊。他没想到,宋军里竟然有如此厉害的将领。他原本以为,

五万铁骑足以拿下庐州,却没想到,会遇到岳飞的顽强抵抗。战斗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

金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快耗尽了。完颜宗弼知道,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无奈之下,

只能下令撤军。“撤!” 随着完颜宗弼的一声令下,金军残余的兵力,

狼狈地朝着淮河以北逃去。岳飞看着金军撤退的背影,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

将士们已经很疲惫了,而且金军虽然撤退,但实力依然强大,不宜贸然追击。“将军,

我们赢了!我们守住庐州了!” 将士们围在岳飞身边,兴奋地喊道。岳飞点了点头,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抬头看向南方,仿佛能看到临安皇宫里的陛下。“陛下,

臣没有辜负您的信任。” 他轻声说。庐州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临安。临安城里,

百姓们听到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他们太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了,

太久没有看到宋军打败金军了。皇宫里,刘禅接到捷报时,正在看着《诸葛亮传》。

他看到捷报上写着 “金军大败,退守淮河以北,庐州得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

好!岳飞果然没让朕失望!” 他激动地站起来,拿着捷报,在殿内来回踱步。

宦官连忙上前道贺:“陛下英明,信任岳将军,才取得了庐州大捷。这可是我大宋近年来,

最大的胜仗啊!”刘禅笑着点头:“是啊,这都是岳飞的功劳。传朕旨意,岳飞大破金军,

赏黄金千两,绢万匹,升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他麾下的将士,也都有封赏!

”“臣遵旨!” 宦官连忙应下,转身去传旨。刘禅重新坐回龙椅上,心里满是畅快。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只要他继续信任岳飞,只要岳飞能继续打胜仗,总有一天,

能收复中原,迎回二圣。而此时的秦桧,听到庐州大捷的消息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岳飞竟然真的打败了金军。这样一来,陛下对岳飞的信任,只会更加坚定,

他的议和计划,也会更加困难。“岳飞……” 秦桧咬着牙,眼神里满是阴鸷,

“你可真是我的绊脚石啊。”但他不敢轻举妄动,如今陛下信任岳飞,百姓拥护岳飞,

他要是敢对岳飞动手,只会引火烧身。他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刘禅并不知道秦桧的心思,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怕。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支持岳飞,

如何让岳飞继续打胜仗。他想起当年相父北伐时,每次打了胜仗,他都会亲自去相府慰问。

如今岳飞在淮西打仗,他虽然不能亲自去,但可以派使者去慰问,给岳飞送去更多的支持。

“传朕旨意,” 刘禅对宦官说,“派内侍省都知去淮西,慰问岳飞和麾下将士,

再送去一些药材和布匹,让将士们好好休养。”“臣遵旨。” 宦官应下。刘禅靠在龙椅上,

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前路依然艰难,但只要有岳飞在,

只要他守住这份信任,这大宋的未来,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他这个 “扶不起的阿斗”,

或许真的能在这个时代,创造出不一样的结局。毕竟,抱着 “相父” 的大腿躺赢,

这种事,他可是越来越熟练了。4 北伐议,二圣辩庐州大捷的捷报传遍江南时,

正是暮春时节。临安城外的西湖边,杨柳依依,桃花灼灼,

百姓们终于敢脱下压抑的素色衣裳,换上鲜亮的绸缎,连街头卖糖人的小贩,

吆喝声都比往日响亮了三分。皇宫内,刘禅却没心思赏春。他手里捏着岳飞刚递来的奏折,

指尖反复摩挲着 “臣请乘胜北伐,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复我中原” 这几行字,

殿内的熏香袅袅,却驱不散他心头的一丝犹豫。不是不信岳飞,

是 “迎回二圣” 这四个字,像根细刺,扎在他陌生的记忆里。他记得,

原本的赵构最怕的就是这件事 —— 二圣回来了,他这个皇帝该往哪放?可他是刘禅,

不是赵构。他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能留住相父,没能守住季汉的宗庙,至于 “皇位”,

他当年连成都城都能拱手让人,如今更不会在乎这点权位之争。“陛下,岳将军的奏折,

您看……” 宦官站在旁边,见他半天没说话,小心翼翼地问。刘禅抬头,

把奏折放在案几上,语气平淡:“岳飞想北伐,朕自然支持。只是‘迎回二圣’这事,

得跟他说清楚。”他顿了顿,想起当年相父北伐,

从来没提过 “迎回献帝”—— 献帝早被曹丕废了,相父要的是 “兴复汉室”,

是守住季汉这一脉的正统。如今岳飞要 “迎回二圣”,可这二圣回来,

若是像当年的刘协那样懦弱还好,若是想夺回皇位,反而会给岳飞添乱。“传朕旨意,

” 刘禅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春色,“准岳飞北伐之请,命他总领中原各路宋军,

韩世忠、张俊等部,皆需听其节制。粮草方面,户部再拨十万石,内库出三万两白银,

务必保障北伐军需。”宦官连忙记下,又问:“那‘迎回二圣’之事,

陛下要如何跟岳将军说?”“你亲自去一趟鄂州,” 刘禅转过身,眼神坚定,“告诉岳飞,

二圣是否回朝,何时回朝,全由朕做主。他只管专心北伐,扫清金人,至于朝堂之事,

有朕在。”他要给岳飞吃颗定心丸,就像当年相父北伐时,他虽然不懂军务,却从不多问,

只让相父放手去干。如今他也要让岳飞知道,不管外面有多少流言蜚语,他这个皇帝,

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宦官领旨离去后,殿门被轻轻推开,秦桧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脸上堆着虚伪的笑,眼底却藏着算计。“陛下,臣刚查了内库的账目,

您前几日给岳将军拨了三万两白银,如今内库只剩五万两了。若是再这么拨下去,

恐怕连今年的冬衣都置办不起了。” 秦桧躬身行礼,语气里带着几分 “关切”。

刘禅瞥了他一眼,心里冷笑。他知道秦桧的心思 —— 要么用粮草卡岳飞的脖子,

要么用内库空虚来劝他停止北伐,好继续推行他的议和计划。“内库空了,就从国库调。

国库空了,就从那些贪官污吏家里抄。” 刘禅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记得,去年查抄的那些贪腐官员,家里搜出的白银就有几十万两,正好用来充作军饷。

”秦桧脸色一变,那些贪官里,有不少是他的亲信。他连忙道:“陛下,

那些官员虽有贪腐之嫌,却也是朝廷命官,贸然抄家,恐会引起朝堂动荡啊。”“动荡?

” 刘禅走到他面前,眼神锐利,“金军在中原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那才叫动荡!

岳飞在前线拼命,将士们连顿饱饭都快吃不上了,你却在这担心贪官污吏的安危?秦相,

你的心,到底长在哪边?”秦桧被问得哑口无言,额头上渗出冷汗。他没想到,

陛下如今不仅信任岳飞,还对朝堂上的贪腐之事如此清楚,

甚至敢直接提抄家 —— 这和以前那个懦弱多疑的赵构,简直判若两人。

“臣…… 臣只是担心朝堂稳定,并无他意。” 秦桧硬着头皮辩解。

“稳定不是靠纵容贪官得来的,” 刘禅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

“这件事不用你管,朕会让御史台去办。你还是多想想,

怎么跟金人交涉吧 —— 若是岳飞北伐成功,你那些议和的筹码,可就全没了。

”这句话戳中了秦桧的痛处,他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躬身告退后,几乎是逃着出了大殿。

看着秦桧狼狈的背影,刘禅心里没有丝毫快意,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他知道,

秦桧只是朝堂上众多主和派的代表,只要北伐还在继续,这些人就不会善罢甘休。

他必须牢牢护住岳飞,不让相父当年的悲剧,在岳飞身上重演。几日后,

去鄂州的宦官回来了,还带回了岳飞的回信。信里,岳飞对陛下的支持感激涕零,

还说会谨记陛下的嘱咐,专心北伐,绝不被 “二圣” 之事分心。信的末尾,

岳飞还提了一件事 —— 他在鄂州练兵时,发现不少士兵是中原流民,思乡心切,

恳请陛下能下旨,安抚中原百姓,让他们知道,王师一定会回去。刘禅看着信,心里暖暖的。

岳飞不仅善战,还心怀百姓,这一点,也和相父一模一样。他立刻命人草拟圣旨,

派人送到中原各地,告诉百姓们,大宋皇帝已命岳飞北伐,不日便会收复失地,

让他们安心等待。与此同时,韩世忠、张俊等将领也递来了奏折,

对岳飞总领中原军务之事颇有微词。韩世忠在奏折里说,他与岳飞同为将领,资历相当,

凭什么要听岳飞节制?张俊更是直接说,岳飞年轻气盛,恐难当大任。朝堂上,

支持韩世忠、张俊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说陛下过于偏袒岳飞,恐会引起将领不和,

影响北伐大局。刘禅看着这些奏折,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好笑。他想起当年季汉时,

魏延和杨仪也总闹矛盾,相父总是耐心调解,让他们能同心协力北伐。

如今他虽然没相父那么有耐心,却也知道,将领不和,只会让金人有机可乘。

他没有召见韩世忠、张俊,只是下了一道圣旨,送到他们的军营里。圣旨里,

他没有指责任何人,只写了一段话:“昔年诸葛武侯北伐,魏延、赵云、姜维等将,

皆同心协力,方有祁山之捷。今岳飞,朕之武侯也,尔等当以国事为重,与岳飞同心同德,

共复中原。若有私念,不顾大局者,朕绝不轻饶。”这道圣旨,既明确了岳飞的地位,

也敲打了韩世忠、张俊,更用相父的例子,让他们明白,同心协力的重要性。

韩世忠接到圣旨后,沉默了很久。他想起自己当年在黄天荡大败金军,却因为朝廷掣肘,

没能乘胜追击,心里满是遗憾。如今陛下信任岳飞,给了他足够的权力,或许,

这真的是收复中原的好机会。他最终决定,摒弃私念,全力支持岳飞。张俊却依然心存不满,

只是陛下态度坚决,他不敢公然违抗,只能暂时隐忍。解决了朝堂和将领的问题,

刘禅终于能松口气。他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泛黄的《出师表》,这是他穿越过来后,

特意让人找来的。他翻开书页,看着上面熟悉的文字,仿佛又看到了相父当年在汉中行宫,

为他讲解《出师表》的模样。“相父,” 他轻声说,“岳飞就要北伐了,就像您当年那样。

这一次,我不会再让您失望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温暖而明亮。

刘禅知道,北伐的路一定充满坎坷,金军的强大,朝堂的阻力,都可能成为岳飞的绊脚石。

但他会一直站在岳飞身后,做他最坚实的后盾。他这个 “扶不起的阿斗”,

或许真的能在这个时代,完成相父当年没能完成的心愿。5 鄂州誓,武侯扇建炎四年夏,

鄂州军营。十万宋军将士整齐地排列在练兵场上,甲胄鲜明,旌旗猎猎。岳飞身披紫袍金带,

手持沥泉枪,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麾下将士,眼神里满是激动与坚定。今日,

是他北伐誓师的日子。陛下不仅准了他的北伐之请,还给他调拨了足够的粮草和兵力,

甚至下旨让韩世忠、张俊等部听他节制。这份信任,让他感动不已,

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北伐的决心。“将士们!” 岳飞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练兵场,

“金人毁我家园,掳我二圣,杀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如今陛下信任我们,

给了我们收复中原的机会,我们岂能辜负陛下的期望?岂能辜负中原百姓的期盼?”“不能!

”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连远处的长江水,都仿佛被这股气势震动,

泛起了层层涟漪。“好!” 岳飞拔出沥泉枪,指向北方,“今日,我等在此誓师!

不收复中原,不迎回二圣注:岳飞仍未忘此愿,却已遵陛下之意,不将其作为首要掣肘,

不捣毁黄龙府,誓不还朝!”“誓不还朝!誓不还朝!” 将士们的呐喊声再次响起,

震得高台上的旗帜猎猎作响。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内侍省的宦官,

手捧一个锦盒,骑着快马,朝着练兵场赶来。岳飞连忙走下高台,迎了上去。他知道,

这一定是陛下派来的人。宦官翻身下马,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把黑色的羽扇,

扇面上绣着一幅淡淡的山水图,扇柄是温润的玉质,上面刻着两个小字 ——“武侯”。

“岳将军,” 宦官笑着说,“陛下听闻将军今日誓师,特意让老奴把这把扇子送来。

陛下说,这把扇子是仿照诸葛武侯当年用过的样式做的,希望将军能像武侯那样,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也希望这把扇子,能给将军带来好运。”岳飞双手接过扇子,

指尖轻轻抚摸着扇面上的山水图,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知道,陛下这是把他当成了诸葛武侯,

这份信任,比任何赏赐都让他动容。“请替我谢陛下,” 岳飞躬身行礼,语气哽咽,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武侯之名!”宦官点了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一封信,

递给岳飞:“陛下还说,北伐路上,若是遇到困难,不必事事奏请,将军可便宜行事。

陛下会在临安,为将军守住后方,保障军需。”岳飞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收好。他知道,

陛下这是给了他最大的权力,也给了他最大的安心。宦官离开后,岳飞拿着武侯扇,

重新走上高台。他举起扇子,对将士们说:“将士们,这把扇子,是陛下赐予我的,

仿照诸葛武侯当年所用。陛下说,希望我能像武侯那样,为大宋鞠躬尽瘁。我岳飞在此立誓,

定要带着这把扇子,挥师北上,收复中原,让这把扇子,见证我大宋的复兴!

”将士们看着岳飞手中的武侯扇,一个个都激动不已。诸葛武侯的故事,他们从小就听过,

那是忠臣的典范,是武将的楷模。如今陛下把仿照武侯的扇子赐予岳飞,就是把大宋的希望,

交到了岳飞手中。“愿随将军,北伐中原!” 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里满是坚定。

岳飞看着将士们的模样,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有陛下的支持,有将士们的同心协力,

北伐一定能成功。誓师结束后,岳飞回到帅帐,打开陛下给他的信。

信里的字迹依然是那样的慵懒,却透着一股温暖:“岳将军,北伐路上,不必担心后方,

朕会管好朝堂,也会管好那些想给你添乱的人。若是遇到难打的仗,别硬拼,朕只要你平安,

只要你能活着回来,继续为大宋打仗。还有,这把扇子,你要是用着不习惯,就跟朕说,

朕再给你做一把。”看着信里的话,岳飞忍不住笑了。陛下的语气,像个关心晚辈的长辈,

没有一点帝王的架子,却比任何威严的圣旨,都让他感到安心。他想起当年听老人们说,

诸葛武侯北伐时,汉后主刘禅虽然年幼,却始终信任武侯,从不干涉武侯的军务。

如今的陛下,虽然不像汉后主那样年幼,却有着同样的信任,甚至比汉后主更加坚定。

“陛下,” 岳飞轻声说,“臣定不会让您失望。”几日后,岳飞率领十万大军,

从鄂州出发,朝着中原进军。大军离开鄂州时,百姓们自发地站在路边,拿着食物和水,

送给将士们。“岳将军,一定要收复中原啊!”“岳将军,我们等着王师回来!

”百姓们的呐喊声,回荡在长江两岸。岳飞坐在马上,朝着百姓们拱手致意,心里满是感动。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