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将军府。
“祖父,姐姐,你俩就别待在书房了!城中的百姓送来了好多吃食,说是过年礼物,我拒绝不了啊!快出来快出来!”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男子站在将军府书房门外朝书房内喊道。
书房里正在议事的老少二人皆是摇头,老头对年轻姑娘说:“斯延都快二十了,还这么不着调,随你父亲,真是……”,“算了祖父,大过年的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正好百姓也来了,您就出去跟他们说两句吧~”,年轻的女子起身一边轻轻晃着老者的胳膊一边说道。
“好好好,祖父听姩姩的。”老头和年轻女子一同走出书房,却不见聒噪的男子身影。满院张灯结彩,大周重视春节,即使是在边城关山,买不起红灯笼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拿出粮食去街上换一副对联。
“沈斯延!你皮痒是不是!啊?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打扰你祖父,你耳朵让驴毛塞住了?用不用老娘给你***?!”外院练武场旁,沈夫人正拧着小儿子沈斯延的耳朵。
正在说话的是威武将军府的女主人苏婉,那鹤发银须的老人是她的公公,承恩将军沈佑,如今赫赫有名的威武大将军沈应天是她的丈夫,老者身边的年轻女子则是她的女儿沈斯姩。至于手里提溜的这个,是她的小儿子沈斯延,继承沈家优良传统,也得了个封号,宣威将军。
傍晚,家家户户点上灯,整个关山沉浸在喜悦中。
正文
大周京都皇城内
宫人们行色匆匆,有的在廊下挂上彩灯,有的在为进宫参加灯火节的贵人准备放飞用的灯。
京都五十三年,义宁太子段旭顺位登基成了大周第三代皇帝,义宁皇帝。 太监总管高声喊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灯火节乃是历代先帝登基后举行的节日,此番大赦天下,与民同乐。特邀请诸位前来一同放飞彩灯”。
数个彩灯随着这一声喊飞向了高空,最后压轴的是一盏30丈高的龙凤灯。由义宁皇帝和孝昌皇后携手一起放飞,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皇亲国戚都无不为之感到震撼。
只见那龙凤灯灯体通红,木质材料的灯分为八个面,八层薄木,每一层都雕刻着龙凤呈祥图,底部是金丝掐出的祥云图。最厉害的是,点燃灯后光从雕刻图案中透出来竟能映出88个龙凤呈祥图。
灯火节后,众人纷纷进入宴席会场落座。此时正值新春,参加节日的众人均身披大氅包裹的严严实实,有不怕冷的官宦女眷依旧满头珠翠,穿着华丽单薄。只因后宫中只有一个女人,孝昌皇后。
一来,能见到皇帝的机会少之又少,二来则是皇后母族势力薄弱又没有子嗣,因此小姐们都打上了灯火节的主意,企图为家族博上一把。
帝后落座,会场短暂的安静了一会儿。义宁帝右手牵起孝昌皇后,左手举起面前的酒杯对台下众人道:“诸位爱卿都是朝中之重,朕登基已有些时日,但事务繁重,灯火节拖到了今日才举办。众卿家不必拘束,尽情饮宴便好”。
台下众人随即也举起酒杯纷纷附和,“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切勿太过操劳才是!”,“是啊是啊,李大人说的对,陛下真是太辛苦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日日操劳国事,真是大周的福啊”……
义宁帝扫了一眼台下众人,笑着摆摆手让众人坐下,自己和皇后随后也坐好准备开宴。
孝昌皇后的五官有些英气,衬得她并不似寻常女子那般楚楚动人,此刻她正面带微笑扫视着台下女眷,忽的低下眸子,看到一旁皇帝腰间的香囊,勾起唇角笑了笑,只是这笑不达眼底,长长的睫毛垂下掩住了她的失落。
台下众人推杯换盏,互道着吉祥话。台上义宁帝和孝昌皇后也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整个会场其乐融融。
忽然,角落里传来一声“陛下”打断了这欢乐的气氛,起身之人是禁卫军统领凉霖,不顾周围人探寻的目光,凉霖走出人群单膝下跪抱拳,向义宁禀报道:“陛下,微臣有事向陛下禀明,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下首的陈丞相打量了台上之人的反应后,一拍桌子站起身,指着跪在地上的凉霖怒道:“凉统领好大的胆子!灯火节可是宫中最重要的节日,你胆敢惊扰陛下,还不快退下”!
台上的义宁帝却是笑着示意陈丞相无妨,随即转头看向凉霖,笑容渐渐收敛问道:“不知凉统领有何事?尽管与朕说便是”。
凉霖低下头,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秉陛下,微臣父母走的早,如今亲人只有一个弟弟在关山虎贲军当差,虎贲军已离京驻守关山十余年,微臣的弟弟也去了五年有余,五年了,微臣与弟弟的联系仅靠几封书信,如今大周与大凉局势尚好,微臣斗胆请求陛下允许微臣的弟弟回京省亲”。
陈丞相眉心一跳,再次看向台上天子的方向,呵,原来如此。先帝在世时大周重文,能用的武将少之又少,较为突出的就是沈家和苏家,先帝本想将苏家嫡女苏婉纳入后宫,携苏家制衡沈家。
没成想苏家嫡女苏婉与沈家儿子沈应天竟互相喜欢,早早互换了信物,就等苏婉及笄将其娶进门,先帝震怒却不敢马上打压两家,后来沈家主动交出兵权,先帝没有同意。在苏婉诞下一女后却派威武将军沈应天去镇守边城关山,苏婉不愿与丈夫分离,又不想女儿跟着去吃苦,只好将女儿交给公公沈佑照顾,临行前几天,给女儿取名斯姩,沈斯姩,亦为思念。
先帝一边忌惮沈家,一边又不得不重用沈家。看来新皇帝也想啃一啃沈家这把硬骨头。
陈丞相正准备开口,却见斜对面的苏家次子,如今的户部尚书苏德明站起身开口道:“陛下,臣的长姐苏婉跟随威武将军镇守关山数十年,家中长辈去世也没能回来看望,还望陛下开恩,让长姐回京给父亲烧一炷香”。
陈丞相眼角一抽,这京都最有名的戏子恐怕都没有这位苏尚书会演,苏家子女关系并不好,苏德明是苏夫人的洗脚丫头所生,碍于面子苏夫人便收养苏德明,打发了洗脚丫头。
苏德明养在苏家远亲府中,远在蓟州,硬生生自己考进了京都,却又不入仕途,跑去义宁太子处当了门客,这才有了后来的苏尚书。
想到此,陈丞相哈哈大笑也朝皇帝抱拳跪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义宁皇帝疑惑问道:“陈丞相,你想说什么?”
“陛下一直关心边城的建设,如今大周子民皆知关山从穷苦地带蜕变成了通商口岸,这都离不开陛下的慧眼识珠啊!
沈将军一家也算是劳苦功高,不仅保家卫国还把京都的织布种植技术带去了关山,听说啊,关山的百姓对陛下感恩戴德,都想进京拜一拜皇城拜一拜陛下呢!”歇了歇,不等皇帝开口,又继续道:“虎贲军中有无数个凉统领弟弟,他们也会思念家人吧,陛下如今大赦天下举国欢庆,不妨采取轮休制,让他们也轮流进京看望看望家人!”
义宁帝本想诏回沈家收回兵权,派自己的心腹去关山镇守,没想到陈丞相来这么一手,不知道内情的人会认为帝王无情,一继位就诏回沈家,若是再收回沈家兵权,天下的舆论都能压死他。
就在义宁帝犹豫之际,女眷席一个身着粉色大氅的女子战战兢兢站起身。
女子长着一张娃娃脸,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包了一池春水,被冻的红红的鼻头显得她越发可怜,只见她红唇微启:“陛下,臣女是陈丞相之女陈锦书,臣女人微言轻本不该在这个场合开口,还请陛下恕罪,臣女想请求陛下准许臣女前往关山看望故友”。
台上之人看向陈锦书,口中的问题却是问陈锦书的:“陈丞相的女儿?你年纪不大,居然也有故友在关山?”
陈丞相拼命朝女儿使眼色,无奈离得太远,陈锦书根本啥也看不见。
陈锦书老老实实开口:“臣女年幼时与沈家大姑娘沈斯姩一同长大,六岁那年沈爷爷带她去了关山,自那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了,也未曾传过书信,臣女实在想念她,还望陛下恩准!”
义宁帝笑了,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陈丞相,你这女儿养的不错,有情有义!如此,朕便派凉霖同你一起出发,看望沈家姑娘,至于凉霖的大统领位置就让苏尚书安排人顶上吧”。
陈丞相还想说什么,义宁帝却已经笑着离席。台上的孝昌皇后看着陈锦书,若有所思的笑笑,也在下人搀扶下离席。
年后,陈锦书收拾了行李,陈丞相不放心,又派了家中护卫和小儿子陈诚随女儿一同出发,城门外,凉霖已经骑马等候多时。
数人浩浩荡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