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凡虽忙碌,却乐在其中,每治愈一位患者,都让他对中医的信念愈发坚定。
一日,药铺里来了一位神色慌张的青年。
他焦急地说道:“赵大夫,求求您救救我娘!
她突然昏迷不醒,怎么叫都没反应。”
赵一凡不敢耽搁,立刻随青年前往他家。
到了患者家中,只见一位老妇人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赵一凡迅速为老妇人把脉,脉象微弱且紊乱,同时发现她舌苔厚腻,肢体微微浮肿。
赵一凡心中思索,这病症看似棘手,却并非无迹可寻。
老妇人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痰湿内生,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了这突发的昏迷。
他转头对青年说道:“你母亲这是痰湿蒙蔽清窍所致。
当务之急,需先用温胆汤化痰开窍,再配合针刺疗法,选取人中、内关、丰隆等穴位,以醒神开窍,疏通经络。”
赵一凡一边吩咐青年去药铺抓药,一边亲自为老妇人施针。
只见他手法娴熟,进针、行针一气呵成。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随后缓缓睁开了眼睛。
青年见状,喜极而泣,对赵一凡千恩万谢。
此事在小镇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赵一凡的医术再次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然而,树大招风,一些同行开始对赵一凡心生嫉妒。
在小镇的集市上,一位游方郎中拦住了赵一凡的去路。
他冷笑着说:“听闻赵公子医术高超,今日特来讨教。
我手中有一味奇药,可治百病,不知赵公子可识得?”
说着,他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药丸。
赵一凡心中警惕,仔细观察药丸,又闻了闻气味,说道:“此药看似神奇,实则暗藏玄机。
它含有大量燥热之品,短期服用或许能让人精神一振,但长期服用,必然会损伤人体阴液,引发诸多病症。”
游方郎中脸色微变,但仍强辩道:“你这是信口胡诌,我这药可是祖传秘方,治愈了无数人。”
赵一凡并不生气,耐心解释道:“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
世间并无包治百病的神药,若只图一时之快,滥用药物,最终受苦的还是患者。”
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对赵一凡的话表示认同。
游方郎中见势不妙,灰溜溜地离开了。
经此一事,赵一凡在小镇百姓心中的威望更高了。
但他也明白,自己在中医的道路上树敌不少,未来的路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然而,他心中对中医的热爱如同熊熊烈火,足以抵御一切艰难险阻。
不久后,一位神秘的老者来到了小镇。
他听闻了赵一凡的事迹,特地来到药铺拜访。
老者目光深邃,气质不凡,他看着赵一凡说道:“年轻人,你的医术己初露锋芒,但中医的博大精深远不止于此。
我有一本古籍,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书籍递给赵一凡。
赵一凡接过书籍,只见封面上写着《医道精要》西个大字。
他激动不己,正要向老者道谢,却发现老者己转身离去,消失在人群之中。
赵一凡望着手中的古籍,心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