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

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

作者: 热热高温

其它小说连载

《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中的人物陆峥年阿福拥有超高的人收获不少粉作为一部其“热热高温”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不做以下是《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内容概括:由知名作家“热热高温”创《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的主要角色为阿福,陆峥属于其他小情节紧张刺本站无广告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4946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3 01:47:21。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重生民国之逆袭手册

2025-10-23 07:38:55

第一章:河底重生,误撞鸦片船陈凡最后记得的,是电脑屏幕上没改完的 PPT,

还有外卖盒里凉透的黄焖鸡 —— 连续加班三天,

他盯着 “项目 Deadline 倒计时 2 小时” 的弹窗,眼前一黑就没了意识。

再睁眼时,不是医院的白墙,是呛得人肺管子发疼的河水。“咕嘟、咕嘟”,

浑浊的泥浆往嘴里灌,他本能地扑腾,胳膊却被什么东西拽着往下沉。耳边传来粗哑的骂声,

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小兔崽子还敢睁眼?让你多管闲事看张家的船,今天就喂鱼!

”张家?船?陈凡脑子像被钝器敲过,零碎的记忆涌进来 —— 这具身体的原主叫陈阿福,

是临浦镇杂货铺老板的儿子,今晚偷偷溜到河埠头,想捡个洋人的玻璃瓶玩,

却撞见张家的商船在卸黑布裹着的箱子。他好奇多看了两眼,被船上的人发现,

挨了一闷棍就被扔进了河。“我是重生了?还穿到了民国?” 陈凡,哦不,

现在是陈阿福了,心里只剩一个念头:我不想喂鱼!他拼命挣扎,手指抠到了河底的碎石,

忽然想起昨晚翻历史论坛时看到的帖子 ——1927 年秋,临浦河下游因连日暴雨,

午夜会发生小规模塌方,淤泥堆能堵半个河道。现在离午夜应该不远!阿福憋着气,

拼尽全力朝上游的商船喊:“别拽我!你们船要撞礁石了!下游塌了!

”那两个打手本来不耐烦,听见 “塌方” 愣了愣。临浦镇这阵子雨确实多,

河岸边的土都泡软了。他们刚想骂 “胡扯”,就听见下游传来 “轰隆” 一声闷响,

紧接着船身猛地一震,像是撞上了什么重物,船舵瞬间失灵,整艘船往侧边歪去。“真塌了!

” 一个打手慌了神,手一松,阿福趁机像条泥鳅似的往岸边游。河水冷得刺骨,

他的胳膊被石头划得生疼,却不敢回头 —— 身后传来商船的混乱叫喊,

还有人在喊 “快把黑箱子藏好”。阿福游到岸边的芦苇丛里,瘫在湿泥地上大口喘气,

浑身冻得直打哆嗦。他刚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穿灰布军装的人,

领头的军官骑着马,身姿挺拔,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硬。是陆峥年!

阿福脑子里蹦出这个名字 —— 原主的记忆里,这人是临浦镇的镇守使,刚到任没半年,

听说留过洋,跟本地的张家不对付。陆峥年的人很快围住了张家的商船,

一个士兵跳上船检查,却被船主拦住:“陆长官,我们就是运点绸缎,没犯法啊。

” 说着递过去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陆峥年坐在马上,目光扫过商船甲板,眉头皱了皱,

却没多说什么,只让士兵 “例行检查” 了一圈,就带着人走了。

阿福躲在芦苇丛里看得清楚,陆峥年走的时候,眼神里藏着不甘 —— 他肯定知道不对劲,

就是没证据。等军队的脚步声远了,阿福才敢从芦苇丛里爬出来,

摸着黑往镇子边缘的破庙走。今晚的事让他明白,这民国乱世,想活着比当社畜难多了。

张家手眼通天,连军官都能敷衍过去,他一个刚重生的 “小透明”,

得先找个地方苟住再说。第二章:破庙求生,自制 “救命水”临浦镇边缘的破庙,

早没了香火,只剩下半塌的神像和满地杂草。阿福摸黑钻进庙门,

找了个避风的墙角缩成一团,浑身湿冷得睡不着。他摸了摸口袋,原主身上只有两个铜板,

还是偷拿家里的,现在想回杂货铺,

又怕被张家的人找到 —— 毕竟那两个打手见过原主的脸。

“咳、咳咳……” 一阵虚弱的咳嗽声从神像后面传来。阿福吓了一跳,抓起地上的石头,

慢慢走过去,才看见一个穿破烂短打的小男孩,蜷缩在那里,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起皮。

“喂,你怎么了?” 阿福蹲下来,碰了碰男孩的额头,烫得吓人。男孩迷迷糊糊睁开眼,

声音细若蚊蚋:“我、我娘说…… 喝了不干净的水,就肚子疼……”痢疾!阿福心里一沉。

民国卫生条件差,河水、井水稍微不注意就会染病,尤其是底层百姓,

得了痢疾基本就是听天由命 —— 张家垄断了镇上的药房,

退烧药、止泻药卖得比金子还贵,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男孩又开始咳嗽,身子抖得厉害,

眼看就要撑不住了。阿福咬咬牙,社畜的日子虽然苦,但他从没见过人死在眼前。

他想起以前在科普节目里看的,痢疾是细菌感染,煮沸的水加少量盐,能补充电解质,

还能消毒。他在破庙里翻了翻,找到一个缺了口的陶罐,又捡了些干树枝,

用原主口袋里的火柴点燃 —— 幸好火柴没被水浸湿。他跑到庙外的小河沟里舀了半罐水,

架在火上烧。等水烧开了,他想起镇上的盐铺就在杂货铺隔壁,

原主以前偷拿过粗盐回家腌菜,知道盐铺后门有个缝隙,能抠出点盐粒。趁着水还在烧,

阿福偷偷溜到盐铺后门,手指抠进缝隙里,果然摸到了细小的盐粒,他赶紧用衣角兜着,

跑回破庙。水已经凉到温热,阿福把盐粒撒进去,搅拌均匀,又找了片干净的芦苇叶,

卷成小勺子,一点点喂给男孩喝。男孩刚开始还抗拒,喝了两口后,居然慢慢不抖了,

呼吸也平稳了些。“谢谢你……” 男孩小声说,眼里有了点光。阿福松了口气,刚想说话,

就听见庙门口传来 “哐当” 一声,一个高大的身影跌了进来,重重摔在地上。

阿福赶紧拿起石头,却看见那人抬起头,脸上带着血,胳膊上有一道长长的伤口,

正往外渗血 —— 是个中年男人,穿着打补丁的匠师服,手里还攥着一把铁匠锤。

“别、别打我……” 男人虚弱地说,“我就是不想给张家做假秤,

他们就打我……”张家假秤?阿福心里一动,原主的记忆里,镇上的商贩都用张家监制的秤,

说是一斤,实际只有八两,百姓都知道,却没人敢说。他放下石头,走过去问:“你是铁匠?

”男人点点头:“我叫王铁匠,在镇上开铁匠铺……” 阿福看他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流血,

又想起刚才做的盐水,赶紧倒了点在布条上,给王铁匠包扎伤口。盐水碰到伤口,

王铁匠疼得龇牙咧嘴,却没躲开:“小伙子,你这水…… 怎么跟药房的消毒水似的?

”“就是烧开的水加了点盐。” 阿福随口说,又把剩下的盐水递给王铁匠,“你喝点,

补补力气。” 王铁匠接过陶罐,一口喝干,眼里露出惊讶:“这么简单?

我以前怎么没想到……”阿福看着王铁匠,又看了看神像后面睡着的男孩,

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张家垄断粮盐、做假秤、卖高价药,百姓苦不堪言,

他要是能凭着这点 “现代常识”,先赚点保命钱,再找张家算账,

说不定能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王师傅,” 阿福说,“你要是信我,

以后咱们或许能一起做点事。” 王铁匠看着阿福,又摸了摸胳膊上的包扎,

重重地点了点头。第三章:街头摆摊,戳穿假秤局第二天一早,阿福用王铁匠给的五个铜板,

在镇上的杂粮铺买了点最便宜的糖块 —— 他想先摆个小摊,赚点钱糊口,

顺便看看镇上的情况。王铁匠因为胳膊受伤,回铁匠铺养伤去了,

临走前跟阿福说:“要是张家的人找你麻烦,就去铁匠铺找我。”阿福挑了个热闹的街口,

把糖块摆在一块破布上,刚喊了两声 “卖糖喽”,就有个大妈走过来,

拿起一块糖问:“多少钱一块?”“一个铜板两块。” 阿福笑着说。

大妈却皱起眉头:“小伙子,你这秤准吗?镇上的秤都是张家的,八两当一斤,

你要是也用那样的秤,我可就不买了。”阿福心里一沉,没想到张家的假秤这么深入人心。

他抬头看了看周围的摊位,果然每个商贩手里的秤都一模一样,

秤杆上刻着 “张记” 两个字。有个卖菜的大爷刚给顾客称完菜,

顾客拿着菜小声嘀咕:“怎么感觉比上次少了点?” 大爷赶紧摆手,示意他别多说,

眼里满是无奈。“大妈,我这秤肯定准!” 阿福想起以前在物理课上学的等臂天平原理,

心里有了主意。他跟旁边卖菜的大爷借了两根一样长的木棍,又找了根麻绳,

把麻绳系在木棍的中间,做成一个简易的天平。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铜板,

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糖块,直到天平平衡。“大妈你看,一个铜板两块糖,

我这用的是天平,两边一样重,绝对不缺斤少两。” 阿福一边说,

一边把做好的天平举起来,让周围的人都看见。围观的人都凑了过来,

一个大叔好奇地问:“这玩意儿真能准?” 阿福笑着说:“大叔你要是不信,

可以拿你买的菜来试试,看看张家的秤称出来的,跟我这天平差多少。

”大叔真的从菜篮子里拿出一把青菜,放在天平的一端,

另一端放了个张家秤称出来的 “一斤” 砝码 —— 结果天平明显往砝码那边倾斜,

青菜这边轻了一大截。“好家伙!这张家的秤还真缺这么多!” 大叔气得骂了一句,

周围的人也炸开了锅,纷纷拿出自己买的东西来试,结果都是一样,张家的秤普遍少二两。

“这不是坑人吗!”“难怪我每次买米,感觉吃不了几天就没了!”“以前没人敢说,

今天可算有人戳穿了!”阿福见大家情绪激动,赶紧喊:“大家别激动,

我这天平免费给大家校秤,以后大家买东西,要是不放心,就来我这儿称!”就在这时,

几个穿着黑色短打的壮汉走了过来,为首的人瞪着阿福,恶狠狠地说:“你小子哪儿来的?

敢坏张家的规矩!” 是张家的打手!周围的人瞬间安静下来,纷纷往后退,生怕被牵连。

阿福心里有点慌,但他早有准备 —— 昨天晚上,他去教会女校找了苏晚秋。

苏晚秋是张家的庶女,却跟张家不是一条心,经常偷偷帮百姓说话,

原主以前见过她组织学生给乞丐送吃的。阿福跟苏晚秋说了张家假秤的事,苏晚秋当即答应,

要是张家的人找事,她就带学生过来帮忙。“我就是个卖糖的,给大家校秤怎么了?

” 阿福强装镇定,“难道张家还不让人说真话?”“找死!

” 打手说着就要掀阿福的摊子,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女声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

你们想打人吗?”阿福回头一看,苏晚秋带着十几个穿学生服的年轻人跑了过来,

手里还举着写有 “公道自在人心” 的小旗子。苏晚秋走到阿福身边,

看着打手说:“我已经让人去报警察厅了,说有人在街头欺压百姓,破坏市场秩序,

你们要是想继续闹,就等着被警察抓吧!”打手们愣住了,他们没想到阿福还认识学生,

更没想到苏晚秋会帮他 —— 苏晚秋毕竟是张家人,他们不敢轻易得罪。

为首的打手咬牙瞪了阿福一眼:“你给我等着!” 说完就带着人走了。打手一走,

周围的人立刻围上来,对着阿福和苏晚秋连连道谢。“小伙子,你真是好样的!”“苏小姐,

谢谢你啊!” 阿福笑着说:“大家不用谢我,我就是想让大家买东西能放心。

”苏晚秋看着阿福,眼里带着惊讶:“没想到你真敢跟张家对着干。

” 阿福挠了挠头:“其实我也怕,但看着大家被坑,我实在忍不了。

”那天的糖块很快就卖完了,还有人特意过来找阿福校秤,都愿意多给一个铜板。

阿福收摊的时候,手里的铜板沉甸甸的,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 他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

还在镇上有了点名气,大家都叫他 “公道福”。收摊路上,阿福想着,这只是第一步,

以后他还要用更多 “常识”,帮百姓解决更多问题,让张家的垄断彻底破产。

而远处的镇守使府里,陆峥年听着手下汇报 “街头假秤局被戳穿” 的事,

手里把玩着一枚铜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陈阿福…… 有点意思。

”第四章:作坊起步,改良 “民生货”陆峥年召见阿福的地方,选在镇守使府的偏厅。

青砖地扫得发亮,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临浦镇地图》,阿福站在门口,

手不自觉地攥着衣角 —— 上辈子见客户都没这么紧张,毕竟眼前这人是真有兵权,

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听说你靠一根木棍,就掀了张家的假秤局?

” 陆峥年坐在八仙桌后,手指敲着桌面,目光落在阿福身上,带着审视。

他穿一身灰布军装,没戴军帽,额前的碎发垂下来,冲淡了几分威严,却多了些探究。

阿福赶紧低头,装出老实模样:“长官抬举了,就是老家学过点木工活,

知道怎么让东西称得准。” 他不敢提 “等臂天平”,

怕露出现代人的马脚 —— 在这个年代,

“科学原理” 远不如 “老家手艺” 来得可信。陆峥年盯着他看了几秒,

忽然笑了:“你倒实诚。不过我听说,你卖糖的时候,有人想掀你摊子,

是苏晚秋带学生救的场?”这话让阿福心里一紧,赶紧解释:“苏小姐心善,

见不得人欺负百姓,我就是沾了光。” 他知道陆峥年肯定查过他,与其隐瞒,

不如坦诚 —— 反正他和苏晚秋没别的牵扯,只是互相帮衬。陆峥年没再追问,

话锋一转:“你想不想做点更实在的事?”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临浦镇的商业区,

“现在镇上的肥皂,全是洋商垄断的,一块要五个铜板,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只能用皂角,

又刮皮肤又洗不干净。”阿福眼睛一亮 —— 他正愁没机会扩大生意,肥皂这东西,

制作原理他记得清楚,而且材料都是民国能找到的。“长官的意思是,让我做肥皂?

”“是让你试试。” 陆峥年点头,“我给你找个废弃的院子当作坊,

再给你十个铜板的启动资金,要是成了,百姓能得实惠;要是不成,你也没什么损失。

”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派两个士兵给你看门,张家的人不敢来捣乱。

”这话像是给阿福吃了颗定心丸。当天下午,

他就带着王铁匠去了那处院子 —— 院子不大,有两间平房,还有个小灶台,

正好用来熬制肥皂。王铁匠胳膊上的伤好了大半,一看见灶台就兴奋:“这地方好,

生火方便,就是缺口大铁锅。”“铁锅我来想办法。” 阿福笑着说,

他从陆峥年给的启动资金里,拿出三个铜板,在镇上的旧货市场买了口生锈的大铁锅,

又买了些猪油 —— 这是做肥皂的主要原料,便宜又容易找。接下来的两天,

阿福和王铁匠泡在作坊里,反复试验。第一次熬制时,因为烧碱放多了,肥皂又硬又烧手,

阿福的手指被灼得通红,王铁匠看着心疼:“要不别试了?这洋人的东西,咱们未必做得来。

”“再试一次。” 阿福咬着牙,

想起上辈子在网上看的手工皂教程 —— 烧碱要和猪油按比例混合,

还要用草木灰水调节浓度。他让王铁匠把草木灰装在布袋子里,泡在水里过滤,

得到的澄清液体就是 “碱水”,然后按 “三斤猪油配一斤碱水” 的比例,

倒进铁锅里慢慢熬。熬了两个时辰,锅里的液体渐渐变得粘稠,散发出淡淡的油脂香。

阿福往里面加了些晒干的松针碎,搅拌均匀,

然后倒进提前准备好的木模里 —— 木模是王铁匠用边角料做的,

上面刻着 “临浦百姓皂” 五个字。等肥皂冷却凝固,

阿福小心翼翼地从木模里取出来 —— 淡绿色的皂体上,松针碎清晰可见,

闻着有股清新的草木香。他掰了一小块,沾水洗了洗手,泡沫细腻,洗完手不紧绷,

比洋肥皂还好用。“成了!” 王铁匠激动地拍着手,眼里满是佩服,“阿福,

你这手艺真是绝了!”阿福也松了口气,赶紧让王铁匠做了个小木牌,写上 “临浦百姓皂,

三个铜板一块”,挂在作坊门口。消息传出去,

百姓们都围了过来 —— 三个铜板比洋肥皂便宜近一半,大家都想试试。

第一天就卖出了五十多块,第二天更是卖断了货。阿福雇了三个被张家辞退的匠人,

扩大生产,作坊里的烟火气一天比一天旺。张万霖听说后,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

让打手去捣乱,可一到作坊门口,就被陆峥年派的士兵拦住,只能悻悻而归。

看着百姓们拿着肥皂满意的样子,阿福心里暖暖的 —— 上辈子做社畜,

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这辈子靠自己的双手帮到别人,这种感觉,比赚多少钱都踏实。

第五章:粮价风波,预判 “囤粮计”入秋后的临浦镇,本该是丰收的季节,

却被一股恐慌笼罩 —— 张万霖联合刚到任的赵旅长,以 “北方军阀打仗,

粮草紧缺” 为由,把镇上的粮铺全收了,大米价格从五十文一斤,三天涨到了一百五十文,

还限量售卖,百姓们排着长队,却常常买不到粮,只能在家里饿肚子。阿福在作坊门口,

看见一个老妇人抱着孩子,跪在粮铺门口哭:“求求你们,给我点米吧,

孩子快饿死了……” 粮铺里的伙计却拿着棍子往外赶:“哭什么哭!张老爷说了,

粮少人多,想买粮就等着!”阿福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 —— 他记得历史记载,这年秋天,

张万霖根本不是因为 “军阀缺粮” 囤粮,而是听说下个月有漕运粮船会途经临浦,

想趁机抬价,等粮船到了再低价收粮,赚一笔差价。可百姓们不知道,

只能眼睁睁看着粮价飞涨,忍饥挨饿。“不能再等了。” 阿福转身就往镇守使府跑,

他必须让陆峥年知道这件事 —— 只有陆峥年有能力抗衡张万霖和赵旅长。

陆峥年正在书房看公文,见阿福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皱了皱眉:“出什么事了?”“长官,

张万霖是故意囤粮!” 阿福扶着门框,喘着气说,“下个月有漕运粮船会途经临浦,

他想抬价赚差价,百姓们都快饿死了!”陆峥年的脸色沉了下来:“你怎么知道有漕运粮船?

” 漕运的消息属于军机密报,阿福一个小作坊主,没理由知道。阿福心里一慌,

赶紧编了个理由:“我听作坊里的匠人说的,他有个亲戚在漕运局当差,偷偷传出来的消息。

” 他不敢说这是历史记忆,只能找个借口搪塞。陆峥年盯着他看了几秒,没再追问,

而是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道 —— 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百姓,

也是面色蜡黄,步履蹒跚。他沉默了一会儿,回头对阿福说:“我信你一次。但你要知道,

赵旅长是北洋军的人,我要是动他,得有十足的把握。”“我有办法!” 阿福赶紧说,

“咱们不用动赵旅长,只要让百姓知道有漕运粮船来,张万霖的粮就卖不出去,

他肯定会降价!”陆峥年眼睛一亮:“你想怎么做?”“您派士兵去码头贴告示,

就说‘三日后有漕运粮船到,镇政府将平价售粮,每人限购十斤’,

再让苏小姐带学生去街上传消息,让全镇的人都知道。” 阿福顿了顿,补充道,

“张万霖囤了那么多粮,要是没人买,放久了会发霉,他肯定急。”陆峥年点了点头,

立刻让人去准备告示,又让人去请苏晚秋。苏晚秋一听是为了百姓的粮,一口答应,

当天就带着几十个学生,拿着写有 “漕运粮船三日到,平价米粮救百姓” 的小旗子,

在镇上的大街小巷宣传。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临浦镇。百姓们听说有平价粮,

都不再去张万霖的粮铺买粮,而是在家等着漕运粮船。张万霖的粮铺门可罗雀,

他看着满仓的大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大米放久了会发芽,到时候一文不值。

第三天一早,张万霖就派人把粮价降到了八十文一斤,

可百姓们还是不买账 —— 大家都等着平价粮。到了下午,张万霖实在撑不住了,

只能把粮价降到了六十文一斤,和平时的价格差不多,还敞开供应,生怕大米砸在手里。

百姓们欢天喜地地去买粮,老妇人抱着装满米的袋子,特意跑到作坊门口,

给阿福鞠了一躬:“小伙子,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我们家孩子真要饿死了。

”阿福赶紧扶起她:“大娘,您不用谢我,是陆长官和苏小姐帮的忙。

” 他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成就感 —— 这一次,他不仅帮百姓解决了粮荒,

还挫败了张万霖的阴谋,让张万霖损失了一大笔钱。而镇守使府里,

陆峥年拿着刚收到的漕运局电报 —— 上面写着 “漕运粮船将于明日抵达临浦”,

他看着电报,嘴角勾起一抹笑:“这个陈阿福,还真有点本事。”第六章:军火陷阱,

改良 “手榴弹”张万霖囤粮失利后,对阿福恨得牙痒痒,却因为陆峥年的保护,

不敢明着找他麻烦。倒是赵旅长,因为没能从囤粮里分到好处,心里不满,

总想找机会给陆峥年添堵。这年冬天,省里的军阀要派视察官来临浦,检查各部队的军备。

赵旅长为了讨好视察官,花重金从英国洋商手里买了一批手榴弹,准备在演习时展示。

可他不知道,这是洋商和张万霖设下的陷阱 —— 这批手榴弹的引信有问题,

稍微一碰就会失灵,甚至炸膛,他们就是想让陆峥年的部队在演习时出丑,

让视察官斥责陆峥年 “治军不严”。阿福是在给陆峥年的部队送肥皂时,发现不对劲的。

那天他带着两个伙计,推着小车去军营,

正好看见士兵们在擦拭手榴弹 —— 黑色的弹体上,印着模糊的英文,

引信是用粗铁丝做的,看着就不结实。“这手榴弹怎么看着怪怪的?

” 阿福忍不住问身边的士兵。士兵叹了口气:“这是赵旅长买的洋货,说是英国造的,

可擦的时候总觉得不对劲,引信松松垮垮的。

”阿福心里一紧 —— 他上辈子在军事论坛上看过,劣质手榴弹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引信,

尤其是这种粗制滥造的洋货,炸膛的风险极高。要是演习时真出了事,不仅士兵会受伤,

陆峥年还会被问责。“我能看看吗?” 阿福问。士兵犹豫了一下,

见阿福是给部队送肥皂的,就递了一个过来。阿福接过手榴弹,

仔细看了看引信 —— 引信和弹体的衔接处没有加固,只用了一点胶水粘住,

稍微用力一拔,就能拔出来。“这玩意儿不能用!” 阿福脱口而出,“引信没固定好,

扔出去可能不爆炸,甚至会在手里炸了!”士兵吓了一跳:“真的假的?

这可是赵旅长花大价钱买的。”阿福赶紧去找陆峥年,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他。

陆峥年接过手榴弹,试了试引信,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赵旅长这是想害死我的人!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