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宋典典,人生信条是:逻辑高于一切,真相只存在于稿费到账之前。
此刻,我正面临职业生涯最大挑战——如何在不触发内心呕吐反射的前提下,与一位十年未见、且曾被我列入“人类迷惑行为大赏”榜首的青梅竹马,扮演一对恩爱情侣。
“典典啊,你就当帮外婆完成个心愿。”电话那头,外婆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让你无法拒绝的软糯腔调,“王爷爷心脏不好,医生说了,不能受刺激。他家那个混世魔王王安宁,终于松口愿意安定下来试试看,点名只记得你……你们小时候多要好呀!”
我面无表情地敲着键盘,文档里《假情侣相处十大禁忌》刚写到第三条:避免长时间眼神接触,防止大脑误判产生多巴胺。
“外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后一次‘要好’,是他把我辛苦养了一年的蚕宝宝全喂了他的八哥,美其名曰‘优化鸟类膳食结构’。”
“哎呀,小孩子淘气嘛!安宁那孩子现在可出息了,又高又帅,听说还不务正业……哦不是,是性格洒脱!你王爷爷愁得头发都白了,就盼着他能找个靠谱的姑娘定定性子……”
我默默把文档里第四条改成:警惕长辈带有严重滤镜的形容词。
挂断电话,我环顾这间被我改造成安全屋的公寓。
遮光窗帘拉得严实,三块显示屏闪烁着不同代码,空气净化器低声嗡鸣。
这才是我的舒适区,而不是去演什么见鬼的偶像剧。
但外婆那句“王爷爷心脏不好”,像颗精准的软钉子。
十年前搬家前夕,王爷爷偷偷塞给我一盒进口巧克力,摸着我的头说:
“典典,以后要是安宁那臭小子欺负你,告诉爷爷,爷爷揍他。”
那时他的手掌宽厚温暖。
我叹了口气,认命地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新建文档,标题加粗——
《“青梅竹马破镜重圆”角色扮演企划书绝密版》。
一:人物侧写与行为逻辑构建
目标对象:王安宁
基础信息: 男,28岁,王氏集团唯一继承人待定,无稳定职业记录,社交平台活跃度极高,内容多为豪车、派对、意义不明的抽象画作。概括:一名典型的、等待继承家业的纨绔子弟。
性格推测基于童年数据及网络痕迹: 自我中心,表现欲强,缺乏共情能力,擅长用插科打诨掩饰真实目的。危险等级:中主要风险在于不可预测性及可能带来的社交尴尬。
应对策略: 扮演“温和、略保守、对他带有童年滤镜且易于掌控”的怀旧系女性角色。满足其虚荣心,降低其戒备心。
二:场景模拟与台词预演
场景A:久别重逢
预期反应: 他可能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或玩笑试图主导气氛。
应对方案: 保持适度微笑,眼神略带羞涩与怀念,台词:“王安宁?真的是你呀……差点没认出来。” 语气要素:三分惊喜,三分生疏,四分“你变化好大但我不好意思说”。
风险管控: 预防其可能出现的拥抱等过度接触,提前准备好手包或茶杯作为物理屏障。
场景B:长辈面前互动
核心目标: 营造“我们正在努力尝试,氛围良好但需要时间”的和谐假象。
互动设计: 可进行适度的、无害的“揭短”式互动,例如:“外婆你还记不记得,他小时候爬树卡在树杈上下不来,哭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配合捂嘴轻笑动作,指向性明确,破坏其“霸总”形象,降低其攻击性,同时展现“亲密”回忆。
注意事项: 时刻关注王爷爷面色,避免过度玩笑引发真正不适。
写完大纲,我揉了揉眉心。理性告诉我,这只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
我安抚外婆和王爷爷,王安宁则能获得一段时间的清静,或许还能借此向他爷爷争取更多“玩乐基金”。
但潜意识里某个角落,有个微小的声音在质疑:
十年过去了,人真的不会变吗?那个曾经眼神明亮、会因为我一句“那只蝉好吵”就真的爬上树去抓,结果被毛毛虫吓得嗷嗷叫的男孩,真的彻底变成了资料里那个浮夸的符号?
我甩甩头,把这不必要的感性塞进回收站。
当前首要任务,是完成这场注定短暂的演出。
门铃在这时响起,突兀地打断我的思路。
这个时间点,谁会来?快递?物业?我最近没点外卖。
我警惕地走到猫眼前。门外空无一人,只有地垫上放着一个扁平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牛皮纸袋。
没有快递单,没有署名。
我皱眉,第一反应是退回屋内,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长柄拆信刀小心地划开纸袋封口。
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像素不高,像是从某个监控录像中截取打印的。
画面里,是昨天下午我独自在咖啡馆角落修改稿件的侧影。
而照片背面,用打印机打着一行冰冷的宋体字:
你笔下那些‘完美犯罪’,真的只是虚构吗?宋作家。
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上头顶。
我的笔名“暗夜行者”,就连我外婆都不知道。这个寄信人,不仅知道我的真实身份,还用这种近乎威胁的方式……
我猛地冲到电脑前,十指如飞地敲击键盘,试图追踪任何可能的线索。
防火墙正常,入侵检测系统安静如鸡。对方像是幽灵,只留下了这张令人不安的照片。
是恶作剧?狂热的读者?还是……更糟的情况?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将所有可能性罗列、分析、排除。
这种对未知的失控感,让我极度不适。
就在这时,我的私人手机响了。屏幕上跳出一个陌生号码,以及一条简短的信息:
明晚七点,云端餐厅,别忘了我们的‘约会’。
——你亲爱的‘合约男友’ 王安宁
信息末尾,还附带了一个贱兮兮的歪嘴笑脸表情。
我看着屏幕上王安宁的信息,又看了看手中那张充满威胁意味的照片。
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碰撞在一起。
混乱中,职业本能让我强行冷静下来。
或许,王安宁这个突如其来的“合约”,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又或许,这张照片的出现,只是一个令人不快的巧合。
但无论如何,明天的“演出”,我必须出席。
而且,剧本可能需要临时修改了。
我深吸一口气,将那张令人不安的照片锁进抽屉最深处。然后,重新打开那份《角色扮演企划书》。
在风险管控一栏后面,我缓缓敲下几个新的字:
新增变量:不明威胁。需密切观察目标对象王安宁,是否与之存在潜在关联。
窗外,城市的霓虹闪烁,将这个夜晚点缀得迷离而危险。
我知道,我平静的写作生涯,从这一刻起,正式宣告终结。
而王安宁,我的这位“合约男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究竟会是同伴,是障碍,还是……别的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明晚的晚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