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X年11月17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凌晨3点47分。
陈默揉了揉干涩的眼睛,将最后一份数据流导入分析程序。显示器上,代表奥陌陌 Oumuamua 轨道的蓝色曲线在虚拟星图中优雅地划过,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无形的涟漪。然而,这涟漪的某些频率,总让他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
“还是不对劲,老赵。”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顽固的执着,“这轨迹……太干净了。”
屏幕另一头,他的搭档,老赵——赵立群,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资深轨道动力学专家,打了个哈欠:“默子,你都快把数据嚼碎了。‘干净’不好吗?说明它是个完美的自然天体,没带任何彗星那套脏兮兮的附属品。奥陌陌的发现已经够让我们这些搞天文的兴奋好几年了,别老疑神疑鬼。”
陈默没说话,只是调出了另一组数据。那是奥陌陌接近太阳时,光谱仪捕捉到的一些微弱的、无法归类的吸收峰。“你看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光谱特征,和任何已知的太阳系内天体都不匹配。而且,”他切换到速度变化曲线,“它的加速度变化,虽然官方解释是释放了挥发物导致的,但那个模式……太规律了,就像是……”
“就像是什么?”老赵的语气带上了一丝调侃,“外星人推了一把?默子,我知道你看了不少科幻小说,但我们得讲证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观测数据,用自然天体模型都能解释,虽然有些参数确实挺极端。但‘外星飞船’?那跳得太远了。”
陈默叹了口气:“我知道。所以我没写进正式报告。但这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你知道那不该是风吹动的树影,可周围的人都告诉你,是你眼花了。”
“行了,别自己吓自己。”老赵拍了拍他当然是通过虚拟影像,“好好睡一觉,明天还要去开会,讨论下个月那颗新发现的星际彗星, 2I/Borisov 。那才是正事儿。”
挂断通讯,陈默的目光再次投向深空模拟窗口。奥陌陌早已掠过近日点,正在加速离开太阳系,很快就会消失在星际空间的黑暗里,带走它所有的秘密。他调出最后一次高分辨率成像的数据,那是一个拉长的、难以分辨细节的暗红色斑点,像一块在太空中燃烧殆尽的余烬。
直觉,一种在无数次数据筛选和模型构建中磨砺出的、近乎野兽般的直觉,告诉他,奥陌陌的故事,远未结束。它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首个已知的星际访客”的噱头。
他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他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悄悄整合分析的所有“异常星际访客”数据的集合。从最早的、模糊不清的疑似记录,到奥陌陌详尽的观测档案,再到鲍里索夫彗星那些令人困惑的、无法用自然现象完美解释的蛛丝马迹……他像一个在废墟中拾荒的考古学家,试图从庞杂的噪音中,听出某种隐藏的信号。
屏幕上,几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天体轨道的曲线交织在一起。陈默启动了他秘密开发的AI分析引擎——“织网者”。他给它起这个名字,带着一丝自嘲,也带着一丝期望。他希望这张由数据和算法编织的网,能捕捉到那些游走在已知科学边界之外的“飞虫”。
他将奥陌陌、鲍里索夫,以及其他几次短暂出现、旋即消失的星际天体的关键参数——轨道偏心率、速度变化模式、光谱特征、甚至它们在太阳系内的“行为轨迹”——输入进去。
“织网者”开始运转,虚拟空间中,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复杂的算法相互勾连、比对、筛选。办公室里只剩下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和显示器发出的幽蓝光芒。
陈默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他想起了三年前,第一次看到奥陌陌光变曲线的震惊。那完全不符合彗星或小行星的模型。然后是鲍里索夫,它带来了更多的疑问,甚至有那么几次,极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结构化的信号脉冲,但很快就被解释为宇宙背景辐射的偶然叠加,或是地面干扰。
“织网者”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陈默面前的虚拟屏幕上,代表各个天体轨道的曲线开始闪烁,某些节点被高亮标记出来。AI正在尝试寻找这些看似无关的天体之间的潜在联系。
突然,一条新的提示框弹了出来,伴随着一阵急促的提示音。
“警告:检测到高维相关性异常。涉及目标: Oumuamua , 2I/Borisov , 以及……未分类事件 X-1147-R 。相关性置信度:78.3%。建议人工复核。”
X-1147-R?陈默皱起眉头。那是一个代号,指向大约十年前一桩几乎被遗忘的事件。当时,一个部署在小行星带的深空探测器,在例行扫描时,其传感器阵列曾短暂地、极其微弱地探测到一个无法识别的能量脉冲,来源不明,持续时间不足纳秒,位置也飘忽不定。由于信号太弱,且没有任何后续迹象,最终被归类为仪器误差或未知的自然现象比如微型陨石撞击产生的电磁脉冲,档案编号就是X-1147-R。
陈默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奥陌陌、鲍里索夫,和那个早已被尘封的X-1147-R事件,竟然被“织网者”判定为存在高维相关性?
他立刻调出X-1147-R事件的原始数据。那些杂乱的、几乎被噪声淹没的信号波形,此刻在AI标注下,似乎呈现出某种极其复杂的、非自然的调制模式。这种模式,与他在奥陌陌光谱异常点和鲍里索夫可疑信号中发现的微弱痕迹,隐隐有着某种相似的“节奏”。
难道……它们真的有关联?
陈默的心跳开始加速。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巨大拼图的边缘,刚刚拼上了第一块关键的碎片。这些星际访客,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可能并非偶然。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目的?
他再次看向奥陌陌的轨道。它离开太阳系的方向,似乎……并非完全随机?如果将时间尺度拉得足够长,考虑银河系旋臂的运动……这个方向,是否隐约指向了银河系中心某个区域?
一个更大胆、更疯狂的想法,如同破土的嫩芽,顶开了陈默心中所有的疑虑和束缚。
这些,会不会都是……探测器?
来自某个未知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派遣它们穿越星际空间,前来……观察我们?
这个念头让他浑身一震。他猛地坐直身体,环顾四周空旷寂静的办公室。窗外,城市的灯火早已熄灭,只有少数窗口还透着光,那是值夜班的工人,或是失眠的灵魂。在这片人造的光明与黑暗之外,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浪漫的星辰大海,而是一个充满了未知凝视的、冰冷而沉默的猎场。
奥陌陌,鲍里索夫,甚至那个微不足道的X-1147-R脉冲……它们是哨兵,是探路者。而现在,他几乎可以肯定,下一波真正的“观察者”,或者说,“访客”,可能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