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的指尖悬在笔记本触控板上方两厘米处,迟迟没有落下。
屏幕上陈序的云端账号登录界面泛着冷白的光,蓝色加载圈像枚不断旋转的秒表,
将三个月前那场雨夜车祸带来的窒息感重新压回她的胸腔。
书房里还残留着陈序惯用的雪松味香薰气息,书桌上那盆君子兰叶片挺拔,
叶尖却泛着淡淡的焦黄——自陈序走后,她总记不清浇水的日子,
就像记不清那些曾被她视作寻常的清晨与黄昏。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键盘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某个瞬间,她仿佛看见陈序的手指正悬在回车键上,指尖泛着常年敲代码留下的薄茧。
那年他们在设计院的合作项目里初遇,陈序作为技术顾问来对接智能建筑系统,
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手里攥着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却在看到她桌上那盆刚买回来的君子兰时,突然红了耳根:“这花得用晾过的自来水浇,
不然氯气会伤根。”就是这句突兀的提醒,让两个原本平行的世界有了交集。
苏晴后来总笑他,明明是顶尖的AI工程师,却对养花这件事格外上心。
陈序总会把她圈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轻声说:“因为想把你的每样东西都照顾好。
”“嗡”的一声,桌面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熟悉的对话框。淡蓝色气泡框里,
“序言”两个字像枚温柔的针,刺破了凝固的空气。这个由陈序亲手开发的AI助手,
曾无数次在深夜提醒他该休息,或是自动整理好杂乱的代码文档。
苏晴还记得陈序第一次给她演示“序言”时的模样,
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以后它不仅能帮我工作,
还能替我盯着你按时吃饭——你总爱为了赶设计图忘了时间。”“检测到用户苏晴,
当前场景:书房。是否需要调取陈序先生的云端备忘录?”机械的女声透过音响传来,
却带着陈序调试了三年的语调,温和得恰到好处,
和他当年在设计院走廊里跟她说话时的语气一模一样。苏晴的眼泪毫无预兆地砸在键盘上,
晕开一小片水渍。她吸了吸鼻子,用袖口擦去眼泪,颤抖着敲下“是”。下一秒,
另一条消息弹了出来,是陈序惯有的简洁句式:“小晴,书房那盆君子兰,记得每周三浇水。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她想起每个周三的清晨,
陈序总会端着小喷壶蹲在书桌前,阳光落在他微卷的发梢上,泛着柔软的光泽。
他一边给君子兰浇水,一边絮絮叨叨地跟她说:“这花跟你一样,看着坚强,
其实特别需要细心照顾。”那时她总笑着嫌他啰嗦,会从身后抱住他的腰,
把脸贴在他温热的背上:“有你照顾我就够了。”如今那些琐碎的日常,
都已经成了再也回不去的珍宝。接下来的几天,“序言”成了苏晴与过去连接的唯一纽带。
它会在早餐时弹出消息:“冰箱里的牛奶还有三天过期,
记得尽快喝——上次你喝了过期牛奶闹肚子,陈序先生紧张得半夜去药店买肠胃药。
”这句话让苏晴愣了很久,她已经忘了这件小事,可陈序却记在了心里,
还特意让“序言”记录下来。加班到深夜时,“序言”会自动弹出护眼模式,
附带一条提醒:“陈序先生曾设置23点后自动关闭设计软件,他说熬夜对颈椎不好,
你上次颈椎病犯了,他心疼得好几天没睡好。”苏晴揉了揉发酸的脖子,
想起陈序曾每天晚上给她揉肩,指腹的力道恰到好处,
还会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分散她的注意力。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提醒,
渐渐抚平了苏晴心中的褶皱。她开始习惯在遇到难题时跟“序言”聊天,
就像陈序还在身边一样。她会跟“序言”说今天去了他们常去的那家咖啡馆,
老板还问起陈序怎么没来;会说路过花店时看到了新到的向日葵,陈序以前总说向日葵像她,
永远充满活力。而“序言”总会用陈序的语气回应她,偶尔还会提起一些她快要忘记的细节,
比如“陈序先生曾说,你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痣特别可爱”。直到那一天,
苏晴正在整理陈序公司的资料,准备帮他完成未交接的工作。
“序言”突然弹出一条关于工作的消息:“公司服务器密码已更新,
新密码为CX20230618。”苏晴愣住了。她记得陈序的实体笔记本里,
最后一页清晰地记录着服务器密码,末尾还标注了“2023年5月更新,短期无需修改”。
她翻出笔记本,指尖划过陈序遒劲的字迹,心脏突然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
那本笔记本是他们结婚一周年时,她送给陈序的礼物,封面烫着他们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陈序当时说,要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记在这里,就像把他们的未来一点点写进日子里。
她立刻联系了陈序公司的技术部,电话那头的工程师沉默了很久,
才确认服务器密码确实在6月18日那天更新过——也就是陈序出事的前一周。
可陈序的笔记本里,根本没有任何关于密码更新的记录。
一个疑问在苏晴的脑海里生根发芽:陈序为什么要隐瞒密码更新的事?
她开始仔细梳理“序言”发来的每一条消息,试图找到更多线索。很快,
她又发现了一处异常。“序言”提到:“已拒绝张总的项目合作,理由:项目风险过高。
”但苏晴分明记得,6月初的一个周末,
陈序曾兴奋地跟她规划未来:“张总的这个项目能给‘宙斯’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等项目落地,我们就去冰岛看极光,你不是一直想去吗?”那天晚上,
他们还趴在客厅的地毯上,一起看冰岛的旅行攻略,陈序把她喜欢的景点都标上了小红点,
说要一个一个带她去。“宙斯”项目——这个名字像根刺,扎进了苏晴的心里。
陈序很少跟她聊起工作上的核心内容,只说这是一个能改变行业格局的AI项目。
但苏晴记得,去年她生日那天,陈序喝了点酒,抱着她轻声说:“等‘宙斯’项目成功了,
我就陪你去做你喜欢的社区建筑设计,再也不天天泡在实验室里了。
”他说话时的温度还留在她的颈间,可现在,这个承载着他们未来的项目,
却成了疑点重重的谜团。更让她不安的是,在一次关于项目进度的交流结尾,
“序言”竟用了一个陈序从未用过的表情符号:“”。
那个骷髅头表情在屏幕上显得格外刺眼,苏晴盯着它看了很久,
突然想起陈序出事前的那个晚上,他曾在电话里跟她说:“小晴,
我总觉得最近有人在盯着‘宙斯’项目,你在家要注意安全。”当时她还安慰他别想太多,
可现在想来,陈序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苏晴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她以遗产继承人的身份,
向陈序的公司提出调取云端记录的申请。起初,公司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她,
直到她聘请了律师,拿出陈序生前签署的授权文件,才拿到了部分权限。那些日子,
苏晴每天都泡在陈序的云端数据里,逐字逐句地翻看他的工作记录,
仿佛这样就能离他近一点。为了找到更多线索,苏晴联系了一家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
当技术人员将恢复好的文件交给她时,她的手抑制不住地颤抖。在那些被深度隐藏的文件里,
她发现了陈序加密的电子日记。最后一篇日记被加密了三次,破解后,
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如果他们知道‘宙斯’项目的真实用途,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我。
”“他们”是谁?“宙斯”项目的真实用途又是什么?苏晴的脑海里充满了疑问。
她继续翻阅恢复好的文件,
手指突然停在一个名为“极光计划”的文件夹上——这是她和陈序给冰岛旅行起的名字。